-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物理2008年高考评析暨2009年总复习备考研讨会课件
习题讲评课存在的问题 就题讲题缺乏提升 习题组织性、目的性和中心性不强 习题讲解不透,学生收获少 习题课上教师不知道(或不注意)在解题的关键处设问,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07上海物理卷) 一点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由A点 无初速释放,先后经过电场中的B点和C点。点电荷 在A、B、C三点的电势能分别用EA、EB、EC表 示,则EA、EB和EC间的关系可能是 ( ) (A)EA>EB>EC。 (B)EA<EB<EC。 (C)EA<EC<EB。 (D)EA>EC>EB。 把表述转化为物理情景 把物理条件转化为数学条件: 关键词语的理解 G.是否抓住了图像上的关键点; H.选择题中选错误的还是正确的; I.区分物体的性质和所处的位置:如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是轻绳、轻杆还是轻弹簧;物体是在圆环的内侧、外侧还是在圆管内或是套在圆环上; J.容易看错的地方还有:位移还是位置?时间还是时刻?哪个物体运动?物体是否与弹簧连接?直径还是半径?粗糙还是光滑、有无电阻等等。 ①教师作出示范。 ②学生板演解题过程,师生评议。 ③要求学生规范地解答一定量的题目。 ④学习高考题的参考解答和评分标准,掌握规范表达的要点。 ⑤充分发挥物理教材的示范功能 点电荷由A点无初速释放,先经过电场中的B点 点电荷由B点经过电场中的C点 把表述转化为物理条件: 点电荷由A点运动到B点可能会加速 点电荷由B点运动到C点可能会加速 点电荷由B点运动到C点可能会减速 点电荷由B点运动到C点可能会等速 点电荷由A点运动到B点可能先加速后减速至速率为零 点电荷由A点运动到B点可能先加速后减速 点电荷由B点运动到C点可能会加速 点电荷由B点运动到C点可能会减速 点电荷由B点运动到C点可能会等速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则EA>EB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则EB>EC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则EB < EC 电场力不做功,电势能不变,则EB = EC 电场力不做功,电势能不变,则EA = EB 答案:AD 点电荷由A点运动到B点可能会加速 点电荷由A点运动到B点可能先加速后减速至速率为零 点电荷由A点运动到B点可能先加速后减速 规范审题训练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 ③排除干扰因素 ④分析临界条件 ⑤审清图形,图象内涵 ⑥画出示意简图 ⑦审清本质属性,建立物理模型 ⑧审清物理过程和状态 例: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很小的核上 D.说明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错解:CD 正解: D 例:质量为m = 2kg的物体,受到F = 4N的水平恒力作用,先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开始运动,经4s后进入动摩擦因数为0.4的粗糙水平面上,求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10s内的位移是多少? 例:质量为m = 2kg的物体,受到F = 4N的水平恒力作用,先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开始运动,经4s后进入动摩擦因数为0.4的粗糙水平面上,求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10s内的位移是多少? 关键词语:“10s内的位移” 位移分成前4s和后6s两段。 隐含条件:①“光滑水平面” 不受摩擦阻力;②“由静止开始运动” 初速度为零;③“粗糙水平面” 受摩擦阻力作用;④“10s内” 含三个物理过程:匀加速、匀减速、停止。 干扰因素:“10s内的位移” 后6s中含有陷阱,物体可能在6s前就停止运动。 临界状态:“10s内” 两个临界状态:4s末和8s末。 解答: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加速度为: 第4s末的速度 4s内的位移 物体进入粗糙水平面后的加速度为 如果认为物体做减速运动的时为 ,那么以此求得在减速运动的6s内的位移为 此位移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物体从进入粗糙水平面到停止所需的时间为: 所以: 之后物体不能再运动了 物体在10s内的位移为: A.是否考虑重力; B.物体是在哪个面内运动(水平?竖直) C.物理量是矢量还是标量; D.哪些量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 E.临界词与形容词是否把握恰当了; F.注意括号里的文字; 10个易发生审题失误的地方: 实际问题 物理模型 数学式 数学结果 物理 抽象 规律 分析 运算 还原 2.解题训练 要注意训练落实,典型模型及其对应规律的积累和强化 流程: 解题训练 解 清 道 理 解 透 知 识 解 活 方 法 解 顺 过 程 解 明 图 景 解 出 思 想 解 尽 变 化 讲清道理 物理——“物”之“理” 学习物理——了解“物”之“理” 物理解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