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新大纲中列出了120个重点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内出现过。所以,在第一步识记积累的基础上,便要掌握一些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一、字形推词义法 汉语的造字法(尤其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为我们推测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大都有密切的联系。 A: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形声字的义符给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如: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从“贝与金钱有关。如:“不赂者以赂者丧” 赂即贿赂。 “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中的“策”,从“竹”,凡形旁从竹的字本义都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竹质)马鞭”。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生僻字,但“樯”也从木,与“橹”相关,联系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联系本句,便可以以局部代整体的修辞方法推出“樯橹”是战船。 B: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如“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阁序》)的“带”,象形字,上半部分像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像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又如“刃”,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锋,可知“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中的“刃”用其本义。 又如“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中的“禳”字,虽生僻,但只要我们意识到了“示”多与祭祀迷信有关,便可推知此处是人们将他画成图以祛鬼避邪之意。 1、引导练习: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绳索 (2)金就砺则利 (《劝学》)       磨刀石 (3)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踩、踏,翻译时可以引申为“据守” 2、小试身手: (1)平民虽平价不能籴    买进粮食 (2)自放驴,取樵炊爨    灶 (3)可以独飨白粲。     飨, 食用; 粲,米一类的东西 (4)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双目失明 二、通假推词义法 此法也叫音训推断法 首先,当遇其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联系上下文,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五人墓碑记》)中的“信”就只能解释为“伸”,文意才畅通。再如“今若遣此妇,经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中的“取”字,解释为“争取、夺取”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如“张良出,要项伯”,“要”与“邀”同音,“邀”的意思符合这里的语境,可推知“要”与“邀”通假,是“邀请”的意思。再如“成归,闻妻言,如被冰血”,“被”的音符“皮”与“披”相同,联系上下文可以推知“被”应为“披”意。 1、引导练习: (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2、小试身手: (1)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顿”通“钝”:不锋利 (2)以身徇国     “徇”通“殉”,捐躯,牺牲 (3)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   “详”通“佯”,假装 方法指引: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顺文句的一种障碍,但我们只要根据通假字规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义来。通假是文言文使用词语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之一,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符合语境。 三、对称结构推断法 高考选文尽管多是史传类的记叙文,但与现代文相比,句式整齐对称的特点仍然很突出。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同一位置上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 近、相对或相反。古人讲究音韵和谐,节奏铿锵,遣词造句多使用对偶、排比句式,根据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由已知词义推知未知词义。因此,根据相对应的上下句中相并列相对照的结构来推断词义,是一种值得注意的有效方法。 A.同义对应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从句式结构来看,属 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 “贤”同义,那么“用”和“以”也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又如: 通五经,贯六艺“贯”和“通”对应,也是“通晓”义。 B.反义对应 如: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经·王风·大车》) 根据“异室”、“同穴”的对应,我们可以判明“谷” 和“死”也是反义对应。“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