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docVIP

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doc

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   【摘 要】本文从《国语》、《左传》的成书,思想特点及写作艺术等多方面对其作以分析、比较,对两书思想特点、艺术成就的归纳准确,比较之中特色鲜明。   【关键词】思想;艺术;记言;记事;民本;国别史;编年史   《国语》和《左传》在中学古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篇幅,选入课本的《国语》有《勾践灭吴》,《左传》有《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现在从思想、艺术两个方面分析一下《国语》和《左传》的特点。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传》则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国语》和《左传》的作者究竟是何人,学者历来对此持有异说。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据此认为该书作者为春秋时期大约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学者称之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并认为是左丘明为解释《春秋》一书而作。所以旧时传《国语》和《左传》为同一作者,《国语》为《春秋外传》,《左传》为《春秋内传》(见《汉书?律历志》)。《国语》和《左传》其记言记事多与《春秋》有联系,多有助于说明《春秋》两书与《春秋》虽有联系,但两书各自单行。内容上亦自成体系,各为一家,内外传一说显然有不妥之处。   相传两书作者同为左丘明,后世学者研究也众说纷纭,两书作者究竟为何人各持己见。现在一般认同的是两书作者实难确指,内容大多出于各国史官的记述,其中的部分史料可能出于左丘明的传诵,这才是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   《国语》始创国别史之体,此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记事时代大体为西周前期至春秋末期(约公元前967~前453)。   《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以鲁史为线索,按“《春秋》十二公”的顺序,依次编排。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772~前453年)。《左传》以年为纲,以事为目,纲举目张,网罗众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全书有姓名可稽者,几近三千之众。其中形象较为鲜明,具有一定个性者为数不少。作者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动人形象。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二体》中,论“编年”、“纪传”二体为史家之圭臬,称《左传》和《史记》为“编年”、“纪传”之祖。   《国语》和《左传》的成书时间较为接近,记载的史事也大体属于同一时代,且内容上互有交错。有学者认为《左传》和《国语》是《春秋》的内、外传,虽有不妥之处,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两部书存在着某种一致性。   《国语》、《左传》的思想特点   《国语》较之《尚书》、《春秋》,思想上已有了一些新的特点,概括为“重民”、“尚礼”、“崇德”,这些思想倾向,基本上符合了儒家的主张或思想。   一、《国语》中宣扬民本思想,认为民为国之本,《周语中》明确指出:“王天下者必先诸民,然后庇焉,则能长利。”《周语上》记邵公谏厉王弭谤,提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楚语上》则有“安民以为乐”。《鲁语上》记曹刿问战,提出“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这些都反映出“重民”的思想倾向。   二、“尚礼”的倾向在《国语》中也有突出体现,宣扬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礼节礼仪,其中还有不少“忠”、“信”、“仁”、“义”等道德观念的论述。例如,《晋语四》记宁庄子之言曰:“夫礼,国之纪也。……国无纪,不可以终。”可以看出其对“礼”的崇尚。   三、《国语》中“攘夷狄”的思想,意在排斥周王朝以外的其它民族,维护周王朝统治。同时也有关于天命神鬼、吉凶祸福预言的记述,反映了其落后、迷信的思想。被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批驳为“诬淫”之说。   《左传》与《国语》相比较,其民本思想更加张扬、鲜明。   其一,《左传》明确表达民重于天,民重君轻,民为邦本,民为神之主的思想观点。“民本”思想比《国语》有显著进步,这与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宣扬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已基本一致了。例如,襄公十四年记中曰:“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其民本思想充分显示出来。   其二,《左传》重视民心之向背,在《曹刿论战》中记述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民心所向,则战无不胜。哀公元年记逢华之语曰:“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在《左传》中民心向背,不仅直接关系战争胜败,而且大而言之关乎国家兴亡。其鲜明的“民本”思想昭示统治者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失民心必失天下。其思想的进步性在《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