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甫律诗和华兹华斯的十四行诗看中西诗歌互译.docVIP

从杜甫律诗和华兹华斯的十四行诗看中西诗歌互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杜甫律诗和华兹华斯的十四行诗看中西诗歌互译.doc

从杜甫律诗和华兹华斯的十四行诗看中西诗歌互译   内容摘要:诗歌不仅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瑰宝。在西方,诗歌也在文学史上被誉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和最高体现,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文学形式,并广受社会各层民众的欢迎。本文将从中西诗歌在构词,句法、行文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异同,以中国唐朝时期的大诗人杜甫的诗歌和英国著名十四行诗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为代表,来阐述中西诗歌互译时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杜甫律诗 华兹华斯十四行诗 中西诗歌互译之比较   一.大诗人杜甫所处时代对作品的影响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少时漫游山东江浙一带,35岁到长安,后任唐肃宗的左拾遗。759年在四川成都修建草堂,两年半后四川军阀混战,杜甫流亡一段时间后又辗转回到四川成都,后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768年在湖南湖北一带流浪。770年病死在湘水上,享年59岁。   杜甫是我国最伟大诗人之一,被后人以“诗圣”相称。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深知百姓生活之苦。因此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社会的变动,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方法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春望》一诗写自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安史之乱,杜甫被陷长安时。本文取杜甫这一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诗为例简析其英译特点与华兹华斯的《西敏斯特桥上赋》做翻译比较。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英译文:   Spring View   On war-torn land stream flow and mountains stand;   In towns unquiet grass and weeds run riot.   Grieved over the years, flowers are moved to tears;   Seeing us apart, birds cry with broken heart.   The beacon fire 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   Words from household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   I cannot bear to scratch my grizzled hair;   It grows too thin to hold a light hair pin.   ――许渊冲译   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所处时代及对作品的影响   威廉?华兹华斯,生于英格兰北部的坎伯兰湖区的科克茅斯。九岁时就读于埃斯特维特河边的一个名叫霍克谢尔德的小村庄,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童年时光。由于生长地景色优美,他从小就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的热爱与敬畏。这种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身边不断壮大,在青年期时得到了保持。后在1798年与S?T?柯尔律治共同创作《抒情歌谣集》,标志着英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开始进入盛开期,并获得了非常稳固的文学地位。后与柯尔律治、骚塞三人同称为“湖畔三诗人”。华兹华斯对语言要求简捷和纯粹,反对十八世纪的传统诗歌形式,对湖泊,江河,草地,森林,天空,云彩等的描写都细微传神。文章取其代表作《西敏斯特桥上赋》为例阐述中西互译的特点。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September 3, 1802   Earth has not anything to show more fair:   Dull would he be of soul who could pass by   A sight so touching in its majesty;   This city now doth, like a garment, wear   The beauty of the morning; silent, bare,   Ships, towers, domes, theaters, and temples lie   Open unto the field, and to the sky;   All bright and glittering in the smokeless air.   Never did sun more beautifully steep   In his first splendor ,valley, rock or hill;   Ne er saw I never f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