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画匠到画家.doc
从画匠到画家
试题设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英国画家汤姆?奇廷从艺术系毕业后曾籍籍无名,却因在25年内模仿了100多位著名画家的2000多幅作品而变得极为富有。他画别人的画,用别人的名字,不敢以真名进行真正的创作。他的仿画以假乱真,甚至骗过了最精明的鉴赏家、画商,屡屡被当成名作而卖出高价。
然而,在58岁时,奇廷却写信给《伦敦时报》,公开向世人说明近年来发现的名画都是出自于他的手笔,并指出了他作画时留下的暗记。这封信震惊了欧洲艺术界,奇廷成为众矢之的,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他的模仿之作也顿时从百万美金跌至一文不名。
可在奇廷死后不久,他的作品又被重新展出并卖出高价。
命题缘由
现象型材料作文重在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加以思考,能够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是新材料作文中常考的类型。
现象型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2009年高考辽宁卷“明星代言”材料作文、江西卷“兽首拍卖”材料作文,2010年高考上海卷“丹麦人钓鱼随身带一把尺子”材料作文,201 1年高考新课标卷“中国崛起”材料作文、全国卷“最诚信彩票销售业主”材料作文,2012年高考湖北卷“书信消失”材料作文、安徽卷“不用时请将梯子横着放”材料作文等,都可以看做是社会现象型材料作文。
而且在20 13年年初,上海各区高三期末质量分析卷中,已有多个作文命题考查民国小学生作文受追捧、时代的“复制”现象、移动社交工具与手机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温岭幼儿园虐童案走向等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类作艾题既紧贴时事,同时又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其关心的话题密切相关,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也能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我们选择了命制这样一道艺术题材的开放性社会现象材料作文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材料内涵的把握,以及对相关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
写作导引
现象型材料作文审题的基础是简明扼要地概括材料所提及的现象。这一道材料作文题里的现象由两个部分构成:其一,从画家奇廷的角度出发。作为一个画技精湛的艺术系毕业生,奇廷为了名利和生计而仿画,尽管因此而骗过众多收藏家和鉴赏家,变得富有,但始终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不敢以真名进行真正的创作。所幸他晚年知过悔过,向世人公开这场骗局;其二,从人们对待奇廷和他的画作的立场的角度出发,先是斥重金收购,得知画作为仿作之后,又贬低画作的价值,甚至对奇廷恨之入骨。所幸,人们最终承认了奇廷画作的价值。在理解材料的时候,可以从画家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人们的立场出发,还可以兼顾两者,从材料整体出发考虑,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本质,并联系现实对此加以反思。
在立意时,可以从“奇廷找寻自我的勇气”的角度切人,否定奇廷曾为名利而放弃自我,选择仿画,亵渎艺术,但认可他晚年勇于向世人忏悔,虽未能及时获得理解。但最终找到自我。还可以从环境的角度切入,谈谈培养天才的环境和社会氛围,否定艺术界缺乏培养艺术天才的氛围和眼光。扼杀了未来的名画家,致使画技精湛的艺术系毕业生沦为仿画者,从而强调宽容、发展的氛围对天才的重要性。
当然,这是一段关于艺术的材料,还可以从艺术价值的角度切人,否定人们收藏和购买艺术作品的动机是出于功利、浮夸、跟风,但也要肯定人们最终理解了艺术的真谛。重新认可艺术家的才华和价值。
佳作展评
找寻失落的自我 朱清扬
画家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英国画家汤姆?奇廷似乎是一个例外,模仿使他从籍籍无名的毕业生变得极为富有。在当时那个唯名画论的世界里他无处立足,于是他选择放弃自我,“忠于时代”,以模仿别人的名作为生。58岁时,他终于重又拾起藏在暗记里唯一的一点自我,他对时代的“背叛”确实引来了人们的骂声,却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背叛”使他重新找到了自我,从画匠变成了画家,最终重获时代的认可。回归自我,忠于自我,这正是每个人存在于世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之一。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人们向前,逆流而上总是艰难的。散文家周涛在《追赶自己的鞋子》里把人的生命比作脚,把文明比作鞋,他这样写道:“我是一只脚,我在追赶自己的鞋子,我为鞋而来,为鞋而去,我没有什么必要和意义,我的必要和意义就是证明鞋的存在。”这正是奇廷早年的生活。为了“鞋子”丧失了自己,而人们又何尝不是在可笑地追赶着自己的“鞋子”呢?正是人们对名家作品的过度追求才会有奇廷的模仿,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也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作为施害者的人们又有什么理由以受害者的名义去责骂他?
奇廷本可以没有自我地过着极为富有的生活,但他不愿舍弃埋藏在暗记里的自我。巴金老人在《随想录》里坦陈自己当年犯下的错误,他原本也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