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石泉四川通江两县留守儿童管理考察报告.docVIP

安康石泉四川通江两县留守儿童管理考察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康石泉四川通江两县留守儿童管理考察报告

赴安康石泉、四川通江 学习考察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千阳县留守儿童管理工作考察组 (2015年8月15日) 为了探索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提升留守儿童管理水平,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8月10日至13日,我县留守儿童管理工作考察组一行4人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志兴的带领下赴陕西安康石泉县、四川省通江县等地就留守儿童管理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实地走访、察看、召开座谈会,亲眼目睹了两县在留守儿童管理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深切感受到两县教育发展的强劲势头,深刻体会到留守儿童管理是一项关注民生、促进公平的重要举措。其做法及经验让考察组受益匪浅,启示颇多。 一、基本情况 ??石泉县位于陕南安康的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人口18.2万,属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石泉建县于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25年),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石泉是省级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是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素有“秦巴山水、石泉十美”之称;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西部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是先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在此修炼授徒,又称鬼谷子故里。石泉县现有中小学57所,在校人数24600人,其中留守儿童1.2万多人,占学生总数的48.4%。校园、家园、乐园,素质教育之花在这里悄然绽放。为促进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被授予“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县”。 通江县,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处川陕、楚蜀交界线上。北与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毗邻,东接万源,南连平昌,西与巴中、南江二县相依。历代旧志皆云:“依三巴之旧城,控全蜀之左隅”,“后连延于秦陇,则迤逦之荆吴”,北扼“巴梁之冲要”,东扼“蜀楚咽喉”。辖49个乡(镇),524个村,3332个村民小组,31个居委会,总人口80.6万,其中农村人口69万;全县幅员面积4116.5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7.6%。境内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有“一府三乡”(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美称。全县现有中小学106所 ,在校学生9.5万人,其中义务教育留守学生3.2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1.5%,留守儿童遍布全县乡镇,属“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县”。 二、主要经验 通过学习考察,石泉、通江是“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县”。留守儿童管理做法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经验: 1.强化政府主导,工作机制健全。一是建立党政领导统筹机制。成立县委书记、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等县级相关部门及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实行部门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各乡镇工作职责,细化分解工作任务,齐抓共管,合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三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县上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评估和考核内容,纳入对各部门、各乡镇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县委、政府每年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四是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助、对口帮扶经费投入机制,多渠道投入建设“三大中心”,改善成长环境,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留守儿童教育管护专项工作经费,保障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正常开展。五是建立管理运行机制。制订留守儿童年度工作计划,出台《关爱留守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工作方案》、《全面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及配套文件,设立县留守儿童管理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办公,管理指导全县留守儿童工作的组织开展。 建设三大中心一是以寄宿制学校为主体,建设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心。制定留守儿童成长中心建设标准,按照“校园、家园、乐园”理念,建成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心配备有专职的生活管理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要,优化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环境。二是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建设留守儿童校外活动中心。把留守儿童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社区(村),建设供留守儿童活动、学习、娱乐、管护需要的活动中心,解决留守儿童校外活动阵地和教育管护问题。三是以鼓励支持发展幼儿园和幼托机构为阵地,建设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采取政策扶持、部门帮建、社会参与等方式,兴办公民办幼儿园和幼托机构,构建关爱服务平台,解决学龄前留守儿童的生活抚育和多样化教育管护问题。 培育四支队伍,构建管护网络。一是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队伍。从在职教师中选配年富力强、富有爱心的教师任留守儿童生活管理教师,从县人才库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中招录志愿者任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心专职辅导教师,形成了校长负责、班主任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