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医学影像简述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素成像特点 核素:是引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且具有一定穿透力的γ-射线)与体内的标记化合物聚集于人体的组织和器官,经放射性探测器测定浓度的高低及衰减系数所显示的黑白灰阶图; 反应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分泌代谢功能变化; 解剖结构清晰度较差。 核素正常骨显像 PT成像特点 CT与核素结合的影像图像; 影像学与功能学的完美结合。 谢谢! CT、X线学及医学影像简述 X线及特性 X线: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做真空管高压发电试验时,发现了一种肉眼看不见、但具有很强的贯穿本领、能使某些物质发荧光和使胶片感光的新型射线,即X线。 X线的四大特性:穿透性、荧光性、感光性、生物效应。 X线学与放射学的区别 放射学特性: ①影像增强管(I.I)和明室透视的应用; ②对比剂的发展和各种造影检查的充分开发; ③X线摄影设备的改良和各种改良的摄影方法; ④X线治疗发展为放射治疗。 X线学不具备以上影像特性,为最原始的X线检查。 传统放射学与现代放射学 传统放射学:二维影像成像包括透视、X线摄影、胃肠道造影、泌尿系造影、钼靶摄影及已放弃的摄影方法(脑室造影、椎管造影、记波摄影等)。 现代放射学: CR、DR、CT、MRI、DSA,影像显示、传输及储存数字化,任意平面成像、三维成像、分子成像、功能成像。 CT发展史 1972年Housfield发明第一台CT机以来,CT机经历了普通CT的分代(共五代),即球管与探测器成扇形围绕病人形成180°的扫描采取数据。 有平移/旋转式、旋转/旋转式、旋转/固定式。1988年,滑环技术日益完善和成熟,HelicalCT和SpiralCT即螺旋CT机的临床应用,使球管在机架内360°不间断的旋转,使数据采样迅速发展。 1992年起,探测器由单排发展至2排。一次扫描产生多幅图像,既省时又减少伪影。1998年4层CT机出现,2000年8层CT机出现,2002年16层、双源CT的临床应用,到目前东芝的320层CT及GE的能谱CT的临床应用,使CT的图象从密度学、形态学迅速向功能学发展。 CT的基本原理:利用X线为光源 人体扫描 探测器探测 经计算机处理(模/数、数/模转换) 模拟人体的二维或三维影像。 CT的基本结构:一、数据采集系统:X线球管、准直器、探查器、滤过器、数据测量装置、机架、扫描床。二、计算机和图像重建系统:①计算机处理体系和硬件;②软件。三、图像显示、记录和存储系统:①图像显示系统。②图像存储系统。③图像记录系统。 CT的基本原理基本及结构 多层螺旋CT:多列探测器排列,扫描时不用常规的单层或常规螺旋扫描准直宽度扇形线束,而是采用可调宽度的锥形线束,根据拟采集的层厚及层数选择锥形线束的宽度,从而实现一次采集可同时获取多层影像称为MSCT又称多排螺旋CT(MDCT)。 双源CT:双球管扫描进行影像信号采集。 能谱CT:红宝石探测器,数目500排,多能量成像(一定范围内多级成像),功能成像。 多层螺旋CT 螺距(Pitch):扫描旋转架旋转一周检查床运行的距离与床速的比值。 d/MS=机架旋转一周床移距离(mm)/实际层厚(准直器宽度×层厚)(mm), d为机架旋转一周床移距离,S为层厚,M为准直器宽度。 CT的软件应用 多平面重建(MPR):即容积中产生任意一个体系密度的层面,常用冠状位重组(建),矢状位重建,斜面重建的图像。广泛地用于头、胸、腹、骨骼系统的病变,此方法特别受临床医生的欢迎,特别是轴位不易发现的病变,如膈疝在轴位上不易发现而在冠、矢状位显示清晰。 曲面重建(CPR):一种特殊的MPR。它是将不在同一平面上的迂曲走形器官经计算机软件后处理,数据重建获得沿曲面检查展开的图像。常用于骨骼及体内血管,气管、胰腺、肠道等器官的显示。 最大密度投影(MIP):采用仅显示最大密度的数据形成的图像,一般是95%的容积数据不显示,反映的是密度差异,主要用于胸、骨骼及血管的显示。用此方法可以区别钙化与造影剂。 最小密度投影(MinIP):是利用容积 数据中在视线方向上密度最小的像元值成像的投影技术, 把3D的数据反映在2D的影像上。主要用于气道小病变、支气管树显示、肺气肿等病变。 表面遮盖法(SSD):选择一个CT阈值尽量保存所要显示结构的密度,减少其它不必要结构的出现而重组器官的立体图像,是应用最为广泛三维影像技术。 容积再现(VR):是较新的3D技术,最具发展前途的原子成像模式。重组使用所有的数据,可以用不同密度结构以不同的百分比重组,亦可以用不同密度选择多个不同阈值并加不同颜色显示。多用于器官的解剖形态显示。 透明技术(Raysum):通过改变密度数据使所显示结构变为“透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