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整理(新考纲):中国古代史考点整理
重点归纳与解析(核心知识点的理解)
考点一 先秦
一.西周的建立
事件;武王伐纣 战役;牧野之战
建立;公元前1046年 建都镐京(今西安)
二.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2.分封的对象:周王室成员、功臣和先朝旧贵族
3.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
4.诸侯的义务:定期朝贡、拱卫王室、提供军赋和力役
5.影响: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目的:保证王权稳定。
宗法制
1.特点:(西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庶子分封。
2.内容: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体现。
4.影响:①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②保证了贵族的特权。③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占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考点二、秦——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秦
1.皇帝制度:
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
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制或诏、玺)
2.秦朝的中央机构:
①三公:
1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2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3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
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郡县制:
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③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消极)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汉
汉朝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
3唐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评价: 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4元
元朝的行省制:
①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
②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4.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
⑤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②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
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2.清朝设军机处:
①原因:加强皇权,及时处理西北战事。
②内容: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政策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
③标志着君主专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