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乃在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醉翁之意乃在酒.doc

醉翁之意乃在酒   摘要: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赏读,应该从中国士子的醉酒情结、宋代文人的醉酒情调以及欧阳修为文的醉酒情绪这样三个层面来理解,重新审视该文的创作主旨。作者是以“酒”为媒介来观照,以“醉”的方式来反思,以“翁”的姿态来沉静,以文寓意,以酒寄情,是“醉翁之意乃在酒”,非“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关键词:醉翁亭记;醉酒情结;醉酒情调;醉酒情绪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190-03   作者简介:王波平,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   《醉翁亭记》乃欧阳修千古传诵之佳篇,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创作主旨一直为人推崇。笔者多次通读,不经意间破译了醉翁的醉意,认为“醉翁之意乃在酒,不在山水之间”。于《醉翁亭记》的解读,应在古代醉酒传统与宋代文学理性精神的双重关怀下进行,《醉翁亭记》应是欧阳修以理性的方式审视人生、关注生活的调整之体现,其以“酒”为媒介来观照,以“醉”的方式来反思,以“翁”的姿态来沉静,以文寓意,以酒寄情,切实体现了“醉翁之意乃在酒”之初衷。   一、中国文人的醉酒传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围绕着酒和醉的话题,一直是人世的烦忧、人际的苦痛与对人生、对生活的理性执著和情感眷恋。醉酒,在中国文人士大夫之中,流行着一种现实的普遍性,从屈子到阮嵇,从刘伶到陶谢,从李白到欧苏……然而,他们的醉酒,“便也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酒神精神,不是那种情欲的狂欢和本能的冲力,而仍然是在从逃避中寻理解,于颓废间求醒悟,仍然有着太多的理性。从刘伶的《酒德颂》,直到后世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明显呈现出这一点。”[3]醉,本是可以麻醉理智,放开情感,一任本能,纵其冲动的。但在中国,却“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两千多年以来,文人士大夫饮酒,也始终没能超出孔夫子所划定的这个理性态度的范畴。尤其是欧阳修以“醉翁”形象自居,写下了不朽诗篇《醉翁亭记》。解读《醉翁亭记》之宗旨,并非像作者文中所云“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实际应是“醉翁之意乃在酒”。以酒寓文,欧公那种诗酒浪漫的情怀,折射出士大夫性格深处那淘洗不尽的疏逸的文人习气,亦透漏出宋代文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淑世精神,也使得欧公的人生求索不失仁德之正。所以,《醉翁亭记》之要,“醉翁”之意,莫若如此。   二、宋代文人的醉酒情调   “拟把疏狂图一醉,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宋代文人的调适心态需要醉酒来安慰。应该说,宋代文人的优处在于他们的文学精神具有了理性特质。像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宋代文人,面对现实的挫折,处于一种精神与现实均不断复杂化的环境中,选择一种自我调整的审美心态而沉醉其间,谪居心态自然成为必然。谪居赏景、饮酒为文,纵情山水林泉之致,以诗酒酬唱且聊以自慰,林下风流自然,名士风采依然。   人们阅读《醉翁亭记》时,看到的已是一个从容、怡然的欧阳修,像苏轼一样,在今人的眼中也早成为旷达、超逸的典型了。必须指出,淡化情感,并不是要消弭情感,那也并非作者的本宗,而是经历一番熔冶的功夫,超越强烈的情绪状态,进入平静、豁达的境界。所以,文学的功能其实就在于这种溶冶与转化。以理制情就是这种态度的心理根据,以酒寄情则是这种心态的外在表现。欧阳修正是在这种调适心态下醉酒的。然而,对此我们经常存在着误读。如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认为:“本文(《醉翁亭记》)作于庆历六年,与它的姊妹篇《丰乐亭记》都表现出当时士大夫娱情山水、悠闲自适的情调。”果真如此的话,欧阳修这些千古流传的作品与他所竭力反对的西昆体又有什么区别呢?误读。人们未明了理性化的宋人究竟以怎样的心态从事创作,文学创作对于作者自身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其实,文学的功能除了前面所谓的精神的确立之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调整,即在遭遇挫折、打击的情况下调节失衡的心态。调整主要就是坚持精神、坚持节操的一种方式,它选取了迂回的途径。对于宋人来说,调整主要采取的是理性方式,如哲理的反思、冷静的观照、读书观史和阐发议论,等等。以理智的清醒和达观来消融郁闷的情感,以平常之心来对待不平常的遭遇,以微笑和打诨来回应磨难,这就是宋人的明睿之处。由于许多作家在作品中仅仅将审美调整的结果呈现给读者,不了解背景的人们便往往产生误解。欧阳修之《醉翁亭记》,正是以理性的方式审视人生,关注生活的调整体现,欧阳修以“酒”的媒介来观照,以“醉”的方式来反思,以“翁”的姿态来沉静。宦海浮沉,遭受贬谪,以“醉翁”自许,难免有些消沉,但贯穿其一生政治活动的思想基调,仍是革弊兴利、忧国爱民;以“酒”消遣,不失洒脱,不能不说是欧公的一种迂回与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