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常州五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常州五中)

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常州市第五中学 李海燕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位置。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文言文试题平稳,得分相对较易,因此是考生高考得分的一大亮点,也是考生在高考总复习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那么,在高考的冲刺阶段,应该怎样进行文言文的复习呢? 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简析 2008年《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规定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4、筛选文中的信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前三项能力层级为理解,B级,后两项为分析综合,C级。 综观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多给人平易之感,符合《考试说明》“浅易”的要求。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选文来源呈多元化态势,《二十四史》仍为重点。江西卷选自《左传》,天津卷选自《墨子》,北京卷选自《汉书》,江苏卷选自《后汉书》,重庆卷、上海卷、福建卷选自《晏子春秋》,湖北卷选自《文宪集》,湖南卷选自《欧阳修全集》,山东卷选自《聊斋志异》,其余各卷均出自《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仍是高考文言文的选文重点。 2、文体选择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与2007年高考选文多样化(传记类、游记类、论说类、小说类、序跋类、赠序类)相比,2008年选文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以传记文为主,选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仁爱、友情、亲情、纳谏、治世、战功、政绩等,具有明显重视传统文化的倾向。 3、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受到重视。2008年高考全国卷比较稳定地考查了文言实词、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翻译四项,在地方卷中,考查了文言虚词(山东卷、湖南卷)、词类活用(江西卷)、句式(广东卷)、断句(广东卷、辽宁卷),整体来看,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的题型多样化,题量趋于增加,分值也在不断攀升。 现以2007年、2008年江苏卷为例,做简要分析: 文章类别 出处 考查点 能力层级 2007年 江苏卷 人物传记 《三十国春秋》 实词(爽、刑、伺、趋) B 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 C 理解并翻译句子 B 2008年 江苏卷 人物传记 《后汉书 吴汉传》 实词(听、迫、壁、度) B 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 C 理解并翻译句子 B 2007年、2008年江苏卷文言文阅读仍然保持以往选文的风格,考查角度为:实词词义,内容分析和概括以及句子翻译。其中实词“听”“趋”“刑”“壁”“度”在必修课本或《〈史记〉选读》中出现过。2007年的三个句子翻译:(1)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2)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2008年的三个句子翻译:(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其中“死”的为动用法在《〈史记〉选读》中出现过,“见”的被动用法在必修课本及《〈史记〉选读》中都出现过。 由此可见,文言文知识的考查仍注重与课本的联系。 考点透视与复习策略 考点一:实词 一、考纲指要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一限制成分就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此考点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也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题十分灵活,有时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有时给出一个词的多种意义,让选择合适的一项;有时列出若干句子,让比较各句中共有的某一词,区分不同的意义;有时还考查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掌握情况,等等。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类实词:①古今异义的实词,②一词多义现象,③偏义复词,④常见通假字,⑤单音词和复音词,⑥异读词,⑦活用。因刺诸县短长短长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翻译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2.词类活用现象;3.修辞的语句的翻译;4.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5.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6.古汉语特殊的句式;7.不要随意增删内容; 8.注意固定词语、固定句式。 在解题方法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