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严谨求真 摈弃望文生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勿忘严谨求真 摈弃望文生义.doc

勿忘严谨求真 摈弃望文生义   【关键词】《庶民的胜利》,时代背景,教学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23-0048-04   历史学及历史教学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值得探究、思考的问题――或宏观或微观,层出不穷。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学生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会时时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各类考试,往往更能直接间接地暴露和反映历史教学过程中许多或意料之内或意料之外的悬疑、谬误、漏洞与问题。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天津卷第13题考查在1918年时空节点下,以新文化运动为核心的中国历史和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主体的世界历史的横向综合、相关史实联系性掌握及对中外历史的联系思考。其中材料三节选了1918年11月15日李大钊在中央公园演讲发表时的题目即《庶民的胜利》中的一段话: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在该材料情境之下,试题在考查由材料信息还原教材的李大钊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讲中“新纪元的世界改造”之所指和时空变化后中国新文化运动(思想界)的变化等问题的基础上,要求考生依据该材料概括出李大钊的基本观点(本题中还要求根据相应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的观点)。依据试题题意及该段材料信息,李大钊观点的规范解答应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庶民的胜利。”按说,试题比较简单明了,内容也没有太多的思维含量,然而,考生答题情况却远不令人乐观。据阅卷反映,考生答题中全面提炼信息、完整准确表达出李大钊这一观点的答案少之又少,而绝大多数的解答缺少“一战”这一主语,即答案只说了半句话,如“全世界的庶民”“劳工主义”“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无产阶级的胜利”“工人阶级的胜利”“老百姓的胜利”“贫民”“平民的胜利”等等。   这里反映出的问题是什么呢?笔者认为,除去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上的欠缺、理解综合概括材料信息能力不足、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等原因,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本题所给的信息情境与他们平时所掌握的知识背景有一定脱节。其中最突出的是:学生所学(其实是教师所教)“教材”上的“准确”知识是,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以下简称“两文”)是指“俄国的十月革命”,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什么关系。因而,在该材料的情境下,除去因能力不足而无从解答准确之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受所学既定知识的干扰,而无法得出完整准确的结论。   学生学(含考试)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师教的程度。考生答题中暴露出的某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或隐或显的某些问题。据说,一些历史教师见到这道试题及参考答案后,都不禁恍然感叹:“噢!原来李大钊的演讲(指《庶民的胜利》)是针对‘一次大战’啊?!怎么一直没太注意呢?!”而据笔者所知,一线历史教师甚至是很成熟的“老”教师,对此存有误读、岐解的当不在少数。   这个解读从何而来?客观上,这与历史教科书介绍李大钊“两文”的行文意境相关。不论是老课程教材,还是新课程教材,李大钊的“两文”基本上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目中介绍的。如现行人教版必修Ⅲ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目的叙述:   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之先声”。“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可见,如果不去翻阅“两文”的原文和相关文献,仅从教材的叙述理解,这里是在讲新文化运动后期(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介绍,得以传播的情况……于是,这里提及李大钊的“两文”,无论是写作背景、文章内容,还是文中所说的“胜利”,似乎无须深究,理所当然地是指俄国十月革命及其胜利,因而它们就是在直接阐述、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而中学历史教材的这一表述,又是源于长期以来学术界仅“从歌颂十月革命,欢呼社会主义胜利,宣传布尔什维主义的角度评述”李大钊的“两文”,而“对李大钊当时为什么写这两文以及这两文的深层思想很少涉及”。①这显然与学术研究的新认识、新结论存在一定的距离。   关于“两文”的写作(演讲)背景、针对的对象,早在十年前就有学者进行过研究。②从李大钊“两文”的内容看,确实是用了一定篇幅来讴歌十月革命,欢呼社会主义的胜利,宣传布尔什维主义。但李大钊撰述发表“两文”却有着特殊的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