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新坐标】(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 考点2 评价思想情感
考点二 评价思想情感
(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八声甘州》),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答案 得分 误区诊断 学生甲 下阕表达了作者对南宋当局的不满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凉。 2分 该生情感概括不全,且缺少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一是没有结合前五句,概括出赞赏朋友高风的情感;二是后两种情感虽概括准确,但没有结合所用典故和所描绘的景物分析。 学生乙 化用杜诗,隐喻两位好友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朋友不以穷达易交的高风;借李广被弃而不用,表达对李广不被重用的同情;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自己闲居的闲适。 4分 该生情感概括不准确。一是没有把握李广典故的用意,二是对结句环境蕴含的情感概括不准。
本词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上阕叙述了李广的事迹,下阕写作者自己的感慨。词人借李广的故事,申诉自己无端落职、赋闲家居的不平,表达了对当权派倾轧忠良的不满,同时抒写自己虽遭打击而意志不衰的壮士情怀,是典型的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之作。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与上阕不同,词的下阕转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前五句,作者化用杜诗来回应小序中提到的“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一事。这里,作者借李广自比,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楚老、杨民瞻两位好友亲爱自己之意,盛赞他们不以穷达易交的高风。“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是借汉言宋,意思是汉时开边征战、号召立功绝域,在那时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暗含对南宋求和讳战,更无需良将的讽刺之意,痛斥了南宋当朝亲奸佞而逐贤良的腐败和黑暗。结尾三句以斜风寒雨之景作结,融情于景,实写自己内心壮志不得酬的悲凉。
【答案】 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2分)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2分)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2分)
一、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的技巧
1.把握景中情
(1)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所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另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2)从操作层面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
(3)从景物冷暖中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情感。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2.把握物中情
要把握古诗“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情感。在答题时要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情感。
3.把握典中情
古诗常用典故,借典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分析典故中的情感,要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内容,把握作者用典的用意:或伤己、或讽今。答题有时也要把握住作者对典中人事及自己、时事的双层情感态度,同时注意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品“情语”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要想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当然要借助常规方法,如审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类别等。但临场时最主要而有效的方法是品“情语”。
1.品显性情语
所谓“显性情语”,指明显显示情感的语言,如包含“愁”“怨”“恨”“忧”“凄”“苦”“喜”“乐”“泪”“闲”“怜”“怅”等词语,这些大都是动词或形容词,表情达意功能相当明显。可以说抓住了这些“情语”,就抓住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些情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品味情感产生的缘由或情境。要注意的是,这些“情语”出现的位置主要在尾句(联)、首句(联),标题中有时也会出现,它有时还藏在“景语”中。
2.品隐性情语
所谓“隐性情语”,指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的词语。它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指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一类是用了典故的词语;一类是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如能抓住这些隐性情语,品其含义,析其作用,则犹如拨云见日,“真性”显露无遗。
三、“3类”诗歌情感题答题模式
1.情感概括题
答题模式: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情感基调。
“情感基调”多用表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15 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doc
- 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16 朋友遍天下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doc
- 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20 城乡人民生存状况的沧桑巨变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doc
- 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3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doc
-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寨九年制学校2017届九年级数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2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doc
- 【课堂新坐标】(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 考点3 鉴赏形象课件.ppt
- 【课堂新坐标】(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5大题 现代文阅读(一)Ⅱ 散文阅读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课件.ppt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doc
- 【课堂新坐标】(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3.doc
- 【课堂新坐标】(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 考点3 鉴赏形象.doc
- 【课堂新坐标】(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doc
- 【课堂新坐标】(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 考点4 题型1 炼字.doc
- 【课堂新坐标】(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 考点4 题型2 赏析句子.doc
- 【课堂新坐标】(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 考点5 鉴赏艺术技巧.doc
- 【课堂新坐标】(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4大题 名句名篇默写.doc
- 【课堂新坐标】(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5大题 现代文阅读(一)Ⅱ 散文阅读 考点4 探究.doc
- 【课堂新坐标】(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2大题 文言文阅读 考点4 归纳内容要点课件.ppt
- 【课堂点睛】2017春七年级数学下册 1 整式的乘除综合测试卷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ppt
最近下载
- 教师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pptx VIP
- 茶艺师岗位试题及答案.docx
- (正式版)B-T 176-2017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docx VIP
- 鱼菜共生商业计划书.docx VIP
-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上unit1.ppt VIP
- Module 3 Unit 1 They're all my favourite festivals!(课件)-五年级英语同步备课(外研版一起).pptx VIP
- 教师资格考试基本能力第一节阅读理解能力演示教学.ppt VIP
- 2025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海南省选拔赛-餐厅服务(国赛精选)项目技术文件.pdf VIP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导视标识标牌系统制作安装方案(全面标准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