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再认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再认识

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再认识 摘要:“民族”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民族”一词所表述的内涵也不断地丰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民族”作为名词形式应用于宗族之属和华夷之别的一些例证,证明了“民族”一词是古汉语固有的名词。“民族”一词在中文近代文献中出现的例证也推溯到了1837年。解读和定义“民族”一词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长期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现今我国的“民族”定义是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基本理论,并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在实践中提炼和使用起来的,是民族识别、民族大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出现的。 关键词:民族;涵义;出现;发展 引言 关于“民族”,自人类产生以来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内涵愈来愈丰富,随即诞生出了民族历史、民族宗教、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民族传统、民族习俗、民族文字、民族工业、民族精神等。因此,对“民族”的实质性涵义的理解和研究也在不断地延伸。本文试图在先辈们研究的基础上,就自己对“民族”涵义的理解及其产生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国“民族”一词的产生 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念看,“民族”属于历史的范畴,它具有自身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国内外学术界对“民族”一词至今没有一致的理解和看法。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民族”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生活、共同信仰、共同习俗、共同文化的共同体。也就是说,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由于地域、共同生活习俗、信仰崇拜、语言表述不同的原因,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人逐渐形成了一个个聚居的“人群”。这一个个人群具有共同的生活习惯、信仰崇拜、语言,再经过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产、共同生活,便创造了他们共同的文化。以今天来审视,这个人群便形成了同一个民族。 我国历史上便有“民”和“族”一词使用。从普通意义上讲,“民”凡指人或人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族”指宗族或种族,即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民”字在金文里就已出现,“族”字则在甲骨文里最早出现。后来最“民”和“族”的表述十分广泛,虽有“民族”部分涵义,但始终分别使用,都没有完整表述出“民族”的涵义。古文献始终没有将“民”与“族”结合在一起使用,也没有形成现代的”民族“一词。19世纪末,我国才出现了“民族”一语。我国清代的思想家、政论家王韬先生于1883年在《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讲到:“夫乃我中国乃天下之大国也。幅员辽阔,民族殷繁,物产饶富。苟能一旦奋发自雄,其坐致富强,天下当莫与颉颃”。这里“民族”一词,仍然是把“民”和“族”并且起来使用,表示我国国内各种“民”和“族”的复数含义。 从文献可以看到:在我国,关于完整地使用“民族”一词,金天明和王庆仁先生于1981年发表的《‘民族’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及其使用问题》一文中认为:“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梁启超的《东籍月旦》,是由日语引进的。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先生东渡日本求学,他从日文中逐步理解了“民族”这个词的现代涵义。之后梁启超先生在他的《东籍月旦》中使用了“东方民族”一词,当时的含义是从世界的角度出发,具体指中国、日本等亚洲民族。继1902年在《东籍月旦》一文提出“民族”后,1903年,他又写了一篇题为《政治学大家伯伦智理之学说》的介绍文章,第一次在我国对民族的产生及其特征作了说明:“民族者,民俗沿革所生之结果也。民族最要之特质有八:1、其始也同居一地;2、其始也同一血统;3、同其肢体形状;4、同其语音;5、同其文字;6、同其宗教;7、同其风俗;8、同其生计。有此八者,则不识不知之间,自与他族日相隔阂,造成一特别之团体之固有之特质,是之谓民族。”他还专门撰写了关于论述“民族”的文章,主要有《论民族竞争大势》(1902年)、《论国民与民族之差别及其关系》(1903年)、《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1906年)等。这里应当肯定,在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宣传家梁启超仍然是对“民族”概念大加阐发的第一个人。也有学者认为中文里的“民族”一词早在1837年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到了1872年时已有华人在现代意义上加以使用。过去,很多学者认为汉语里“民族”一词是从日文里借鉴过来的。现在,新的研究成果显示,“民族”一词并非舶来品,是为中国本土词汇。其最早出处于唐代李荃所著兵书《太白阴经》的序言中,或更早于200年的《南齐书》中。 “民族”一词作为一个完整的词组,不仅在我国汉文中出现的较晚,而且在少数民族文字中也出现得比较晚。据有关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文字中并无“民族”一词。在最早的《突厥语词典》中就见不到“民族”一词。到了近代才开始在部分少数民族文献(藏文、蒙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等文献)中出现了“民族”一词。之后随着对“民”和“族”研究的不断深入,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