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开始衰退,出现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等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往往导致老人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精神不振、生活兴趣等等,使老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老年人正常的心理解剖特点
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伴随着生理功能的退化而出现老化,研究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从感知觉、记忆、智力、思维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感知觉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觉逐渐老化,大多数人50岁后出现眼睛老花现象,这与老年人眼睛角膜变暗、瞳孔变小、晶状体变厚、玻璃体浑浊等变化有关;老年人听力下降,有的有明显重听,这与老年人中耳骨质增生、听觉系统血管萎缩、血流量减少及能量代谢率降低密切相关。另外,嗅觉、味觉等其他感觉,也都随着衰老而减退。
(二)记忆力下降
记忆是指一个人感知或经历过的事情的印象在脑内的识记、保持及恢复的一种心理过程。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老年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记忆速度变慢;有意记忆为主无意记忆为辅;有意记忆尚好,无意义的机械记忆较差;再识能力尚好,回忆能力较差;远事记忆尚好,近事记忆较差。此外,老年记忆减退存在个体差异,出现有早有晚,速度有快有慢,程度有轻有重。因此,如果老年人注意自我保健,坚持适当的脑力锻炼和记忆训练,是可以延缓记忆减退的。
(三)智力衰退
智力是学习能力或实践获得的能力,人的智力与个体因素(如身体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文化水平、职业等)有关。老年人神经系统变化主要是脑组织逐渐萎缩,脑重量减轻,体积变小,引起老年人智力降低。主要表现在操作智商有明显的衰退而语言智商的衰退不明显,尤其在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判断及推理方面的能力,会因多年生活的磨练和经验而显得比青年人运用的好。因此,老年人智力发展存在不平衡趋势,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特点,有很大的可塑性。老年人若加强体力、脑力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会交往,戒除不良嗜好,这些都将有助于延缓老年人的智力衰退。
(四)思维在老化过程中,思维衰退出现较晚,尤其是与自己熟悉的专业相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是,老年人由于在感知和记忆方面的减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所衰退,尤其是思维的敏捷度、灵活性、流畅性、变通性及创造性比中青年期差。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体验。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便产生正性情绪,如高兴、愉快等,对人的健康是有利的。如需要得不到满足,则易产生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等,易促发疾病或导致病情恶化。一般来说,若老年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情绪是积极乐观的,但如果老年人不能适应已改变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以及经济的变化等,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老年人情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他所处的生活环境状况、需要满足的情况以及本人的文化素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保障,对离退休生活的快速适应,老年人的情感活动与中青年的差别会越来越小。老年人的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及特异性。 国外按照老年期的适应情况,将老年人的个性特征(又叫人格特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成熟型 成熟型表现为有智慧,具有十分统一的人格,理解现实,对人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乐于参加社会活动及人际交往,宽厚待人,生活充实。 (二)安乐型 安乐型即隐居依赖性,满足于现状,胸无大志,对社会和他人不提什么奢望,在享受悠闲自得的生活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上期待别人的援助和支持。
(三)装甲型 这是一类自我防御较强的类型,对青年持嫉妒心理,往往用繁忙的活动来回避对老年期的展望和死的问题。 (四)愤怒型 无法承认自己已衰老这一事实,怨恨自己尚未达到人生的目标,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并表示出敌意和攻击性。 (五)自我谴责型把自己的不幸全归咎于自己、谴责自己,对一切事物都持悲观态度,孤独压抑,有时甚至走自杀之路。许多老年人遵循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认为儿孙满堂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如若子女与其分居,则老人晚年理想生活落空,加上身体欠佳而活动减少,尤其是丧偶等精神刺激和实际上的陪伴照顾缺乏,会使老人感到孤独无助,产生一种被抛弃、被冷落的感觉,常常顾影自怜、寂寞、伤感。 许多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感觉到衰老征兆时,都会感到一种惶恐不安,特别是体力下降,疾病逐渐出现和加重时,容易产生一种“垂暮感”,表现出对疾病的极其敏感。一方面内心向往着健康长寿,另一方面又对已有的疾病缺乏治愈的信心,不能与医护人员配合积极治疗,加上考虑到生病后的经济承受能力、生活上可能出现的诸多不便、给亲人及周围的人带来的麻烦,以及担心疾病是否会导致死亡等等,心情会变得郁闷不安,甚至产生恼怒的情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