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泡沫监控研究文献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股市泡沫监控研究文献综述.doc

股市泡沫监控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过度膨胀的股市泡沫冲击经济稳定,泡沫破灭是引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股市泡沫检验测度研究成果,总结对比股市泡沫演变影响因素与动态特征的识别方法,提出实现股市泡沫实时监控的新思路。   关键词:股价泡沫;监控政策;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148-02   收稿日期:2013-07-09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0B007)   作者简介:高志(1976-),男,安徽蚌埠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资本市场理论研究。   一、股市泡沫理论模型的研究   作为股市泡沫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泡沫理论模型研究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理性泡沫理论模型。Blanchard(1979)提出的理性泡沫模型是资产价格泡沫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工作。在理性预期前提下,资产价格由未来股息的价值——基本价值解和泡沫两部分组成,并由此衍生出多种理性泡沫模型(Abreu and Brunnermeier,2003)。针对理性泡沫检验难以有效处理泡沫状态转换过程中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问题,Evans(1991)提出了周期性破灭泡沫模型,该模型依据泡沫成分规模变化计算泡沫破灭概率,可以更好地反映泡沫周期性演变过程中的泡沫非线性特征。第二类为非理性泡沫理论模型: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噪音交易者理论(De Long,1990,1991)的提出开创了泡沫理论研究的新方向。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相关研究发现泡沫动态调整路径是投资者理性和非理性行为交织推动的(Chancellor,1999),泡沫研究继而从信息不对称(Allen,et al,1993,2000)、交易者异质信念(Scheinkman and Xiong,2006)等视角展开,以试图摆脱严苛的投资者理性假设前提,并更为注重在面对金融市场各种约束和交易限制时,从金融市场的微观主体行为特征变化来解释泡沫现象(Shiller,2001;Harrison Hong,2006)。   二、股市泡沫检验与测度研究   1.股市泡沫的检验方法。股市泡沫检验方法可划分为间接检验法与直接检验法。间接检验法依据股价的分布特征检验泡沫是否存在。代表性方法是Shiler(1981)提出的方差边界检验。中国学者如周爱民(1998)、史永东(2005)等都设计了多种间接法并对中国股市泡沫进行了实证检验。但是间接法存在联合假设问题而受到质疑(Flood,1986;West,1987)。直接检验法首先设定泡沫具体过程,借助宏观经济指标与泡沫之间的关系分离出泡沫成分,进而检验泡沫是否存在(Wu,1997;Nordon and Schaller,1993;Nordon and Vigfusson,1998)。直接检验法的实现较多采用机制转换模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门限自回归机制转换模型(Martin T.Bohl,2002;Michael J.Dueker,2010;崔畅与刘金全,2006);另一类是马尔可夫机制转换(Markov Switch Model)模型(又称马氏域变模型)。以上方法认为股市泡沫的动态调整表现为泡沫从产生、膨胀到最终破灭多种状态的转换演进过程[2]。以上方法的运用可分为二分法和三方法。股市泡沫状态识别的二分法是最为经典的泡沫状态识别方法,但它只能识别泡沫是否存在,即只有泡沫存在这一唯一状态。该方法并不设定泡沫的具体过程,采用计量检验从股价的分布特征着手检验是否存在泡沫(Shiler,1981;Blanchard and Waston,1982),在识别泡沫是否存在的基础上,通过赋予泡沫状态更具体的含义来描述泡沫状态特征。Chan,K.F.,et al.,(2011)将泡沫状态划分为平静状态(Tranquil)与危机状态(Crisis)两种;国内学者戴园晨(2003)将股市泡沫划分为非常态和常态泡沫;赵鹏与曾剑云(2008)划分为泡沫生存和泡沫破灭两个状态。   2.股市泡沫测度方法研究。在发现了股市是否存在泡沫后,需要进一步测度泡沫的规模和性质[3]。泡沫测度方法可划分为直接测度法和间接测度法:直接度量法利用未来股利预期值直接计算股票内在价值(即股票理性价格),通过测算市场股价与股票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来度量泡沫(潘国陵,2000;吴世农,2002;葛新权,2005;刘熀松,2005;毛有碧,2007;吕江林,2012);间接度量法利用影响股价的宏观经济指标和股市运行特征指标,间接估算股票内在价值,进而分离出股市价格泡沫实现泡沫测度(葛新权,2008;黄秀海,2008)。直接法虽然测算精确高,但由于股票内在价值测算方法较多而难有统一标准,且依赖于不确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