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专项训练教师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文言文专项训练教师版

马中高三文言文专项训练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吴昌裔传(节选)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嘉定七年举进士,闻汉阳守黄干得熹之学,往从之。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他和哥哥吴泳下决心自立,不肯追逐当时的学术风气,得到程颐、张载、朱熹的书,就不知疲倦地研究。嘉定七年吴昌裔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听说汉阳守臣黄干得到朱熹的传授,就去跟他学习。 调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闻其贤,俾司籴场。时岁饥,议籴上流,昌裔请发本仓所储数万而徐籴以偿,从之。调眉州教授。眉士故尚苏轼学,昌裔取诸经为之讲说,祠周敦颐及颢、颐、载、熹,揭《白鹿洞学规》,仿潭州释奠仪,簿正祭器,士习丕变。制置使崔与之荐之,改知华阳县。修学宫,来四方士,斥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备旱。寻权汉州,故事比摄官,奉馈皆如真,昌裔命削其半。核兵籍,兴社仓,郡政毕举。兴元帅赵彦呐议东纳武仙,西结秦、巩,人莫敢言,昌裔独奋笔力辨其非。未几,武仙败,二州之民果叛。 吴昌裔调任为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听说他贤德,就让他管理买粮的事。当时发生饥荒,决定到长江上游去买粮,吴昌裔请求先用本仓所储的数万石粮食赈济灾民,然后再慢慢地买粮补上缺额,被采纳。吴昌裔调任眉州教授。眉州的士大夫原来崇尚苏轼的学说,吴昌裔拿来各种经典给他们讲解,祭祀周敦颐及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公布《白鹿洞学规》,效仿潭州对他们祭奠的礼仪,确定祭祀的器物,士风大大地改变了。制置使崔与之向朝廷推荐他,他改为华阳县知县。在华阳县他修建学校,招徕各地的读书人,废除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防备旱灾。不久他为权汉州,按惯例相当于知州,领知州的俸禄,吴昌裔命令削去一半俸禄。吴昌裔核实兵籍,兴办社仓,汉州的政事颇有起色。兴元统帅赵彦呐决定东面接纳武仙投降,西面连结秦、巩二州,人们不敢反对,吴昌裔独自奋笔疾书,极力争辩,认为赵彦呐的决定不对。不久,武仙失败,秦、巩二州的人也反叛。 端平元年,入为军器监簿,改将作监簿。改太常少卿。凡君臣之纲,兄弟之伦,举世以为大戒而不敢言者,皆痛陈之。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拜监察御史,弹劾无所避。端平元年,吴昌裔入朝担任军器监簿,改为将作监簿,他又改任太常少卿。凡是君臣的关系,兄弟的次序,天下人认为最大忌讳而不敢说的,吴昌裔都全面地加以陈述。至于边疆的守臣玩弄法令,提升和惩罚没有章法,吴昌裔讲的特别恳切。吴昌裔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弹劾时没有什么回避。 台臣故事,季诣狱点检。时有争常州田万四千亩,平江亦数百亩,株逮百余人,视其牍,乃赵善湘之子汝櫄、汝榟也,州县不敢决,昌裔连疏劾罢之。按台臣的惯例,台谏官每季度到监狱中去视察和处理案件。这时有一个争夺常州一万四千亩土地的案子,平江也有数百亩土地的争诉案,株连了一百多人,看案卷材料,才知道是赵善湘的儿子赵汝櫄、赵汝榟是主犯,州、县都不敢裁决,吴昌裔连续上书弹劾罢免赵善湘。 出为大理少卿,屡疏引去,不许。会杜范再入台,击参政李鸣复,谓昌裔与范善,必相为谋者,数谗之,以权工部侍郎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人曰:“此李纲救太原也。太原不可救,特以纲主战,故出之耳。”昌裔曰:“君命也,不可不亟行。”慷慨褛襆被出关,忽得疾,中道病甚,帝闻之,授秘阁修撰,改嘉兴府。昌裔曰:“吾以疾不能归救父母,上负圣恩,下负此心,若舍远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谓我何?”辞至四五,而言者以避事论矣。 担任大理少卿,他多次上疏辞官,皇上不允许。正赶上杜范再次担任台谏官,攻击参知政事李鸣复,有人认为吴昌裔与杜范友好,他们一定互相勾结,就多次诬陷吴昌裔,吴昌裔就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朝担任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有人说“:这是李纲救太原的事。太原不能救,只因为李纲主张与金人作战,所以才让他出朝而已。”吴昌裔说:“皇上的命令,不能不立即执行。”他就慷慨地用包袱包好被子出关,他突然得病,在中途病情更重,皇上听说后,授予他秘阁修撰的官职,改到嘉兴府去任职。吴昌裔说“:我因病不能回四川去救父母,在上辜负了皇上的恩德,在下辜负了我的这片心,如果舍弃远方到近处,舍弃危险到安全的地方,人们将怎样看待我?”他推辞了四、五次,而议论他的人说他逃避事情。 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言,典章多所闲习。初,昌裔与徐清叟、杜范一日并入台,皆天下正士,四方想闻风采,人至和《三谏诗》以侈之。然才七阅月以迁,故莫不惋惜云。后谥忠肃。 吴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于讲话,十分熟悉典章制度。当初,吴昌裔和徐清叟、杜范同一天担任台谏官,他们都是天下正直的人,人们都想听见他们为官的风采,有的人甚至和《三谏诗》来宣传他们。但才担任七个月的台谏,吴昌裔就被调走,所以没有不替他惋惜的。后来吴昌裔的谥号是“忠肃”。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