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大团圆结局之下的西施归宿
论大团圆结局之下的西施归宿
【摘要】在中国,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大团圆模式。不管是怎样的作品,人们都会给它一个合家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对于有争议的西施结局,人们也就找到了答案,不用任何的史料,传说就能将其圆满。
【关键词】大团圆 文化现象 民族审美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曾有过这样的概述: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则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1】尼采也说过:喜剧就是把个人的局限性,完整展现给人看。【2】在中国民间文学的长河里,我们不少看到这样的现象:无论故事的情节多么的悲惨曲折,在过程之中是怎样将血淋淋的画面撕破给人看,但是结局仍然以一种合家欢的模式来结束,以此来表达人民大众的美好愿望,迎合人民群众崇尚善恶有报的心愿。如:《梁祝》中的梁山泊与祝英台,在抗争无效殉情后,双双“化蝶”而团圆;《长生殿》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月宫相会,道出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哀婉缠绵的心声;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小二黑与小芹最终也是冲破了家庭束缚而结为夫妻。这样美好的爱情故事,都以善意的心理寄托了人民大众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大团圆”是中国民众心理的体现,是中国文艺民族特色的反应。与西方悲剧一悲到底进行比较,中国的古典悲剧,悲则悲矣,却从不给人以绝望的感觉,往往讲究的是一种团圆之趣,在主人公失败甚至死去之后,作者都会给作品安上一条欢乐的尾巴,以此来弥补人们的精神创痛。这种聊以自慰的团圆结局,已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
“大团圆”的文学现象已根深蒂固的驻扎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里,如高鹗所续《红楼梦》;而有些作品故事,如果是残缺结尾,那么读者或听者在欣赏完之后,他们会在心里自觉地给出一个美好的臆想。比如说,某个爱情故事中的爱情失败了,我们就会这样说:如果他们俩走在一起该多好哇!在无形中给他们一个完美的结局。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不属于个人意识,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文学观总是受其民族文化的影响。所以,从源头上说,“大团圆”文学现象应该归因于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不喜欢走极端,不主张两面看问题,而是努力在两面之间找一平衡点,试图取道中庸。儒家对人性的理解也是比较理想化的,它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美好的。《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就说:“人之初,性本善”。在民族传统里,中华民族追求的是一种中和美的艺术审美理想,正是在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人们的思维定势,铸成了中国人片面的审美观。 作品、故事、传说必须以“大团圆”来结局,单一审美性,是“大团圆”结局的文化根。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婴儿期和青春期中的任何一点挫伤,都会在成年后表现出某方面的缺失,从而个体自身会在成年后的各个时期通过一系列的形式来自我满足,弥补缺失。一个群体,一个社会都是如此。“大团圆”文学现象就是如此。它的慰藉功能非常强大,人们愿意享受这种圆满带来的快感,给绝望的生命以安慰。中国古代是一个以“三纲五常”、“男尊女卑”、“婚姻包办”来压制人性的社会。于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就孕育出了民族的心理缺失,对生活的厌恶与对现实的不满,使人们追求一个祥和安宁的社会,希望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充分肯定,爱情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于是“大团圆”的文学现象在这里也找到了依托。
“大团圆”文学作品的创作,同时满足了人们的期待视野。它符合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佛家因缘轮回,好人就一定会有好报,恶人就要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这是“大团圆”模式最浅表的现象。例如:《精忠旗》中写了民族英雄岳飞最后变成了神,将秦桧这个奸臣置于阎罗地网中。这一传说虽将历史进行了改编,进行了臆想,但它却为广大人们所肯定,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它迎合了人们的期待视野,好人有好报。《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呢?是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这种需要,我们不能以正常的心态来审视它。结局的不圆满会带给我们心里的痛苦,于是在这里我们也能找到“大团圆”现象的发生之因。
产生“大团圆”文学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市民文化与市场的需求。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局与作者迎合市民文化的需要密切相关,中国戏剧在元明时期达到了成熟,是为了适应市民生活娱乐需求而产生的市民文学,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大批量的大团圆之作被创作出来。如:《赵氏孤儿》、《窦娥冤》、《汉宫秋》、《雷峰塔》,最具代表性的是《五湖游》。这些作品都是应时应景应需而作的,它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心里愿望。元明时期封建社会步入了它的衰弱期,社会矛盾丛生、战乱不断、人们长期生活在战争缤纷、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赤贫中,冷酷的现实带给他们的更多是紧张、恐惧、不安、他们最盼望的就是团圆美满与轻松愉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议论文写作如何使论据实用有说服力.doc
- [议论文用例纵横谈.doc
- 制作共享边框.ppt
- [议论文精彩开头结尾1.doc
- [议论文阅读议论文语言.doc
- [记叙文复习.doc
- [记叙类文章知识点.doc
- [讲党课解放思想廉政勤政执行力.doc
- [记重症医学科拓展感想.docx
- [论三国演义的女性忠义观及其形象塑造.doc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华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永胜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万宝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新乐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吉泰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建筑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二道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铁人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