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概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國概一

國學概要--卷一?文學篇 靳老師編授 類別 特色 說明 備註 韻文 句式較整齊。 押韻。(韻母相同) 起源於歌謠。 詩經、楚辭、賦、樂府詩、古詩、近體詩、詞、曲、戲曲等屬之。 中國文字之特色為一字一音節、一字一形體,兼有平、上、去、入四聲。 韻文早於無韻文。 無韻文 散文句法自由不受限。 不必押韻。 駢文(四六文)講求對仗用典。 散文、駢文、經、史、子三部不屬於純文學者。 小說。 壹、分類 貳、歷代文學主流概況 時代 文體 說明 春秋 詩經 中國最早之詩歌總集、韻文之祖、以四言為主的詩歌代表。 戰國 楚辭 辭賦之祖。 其押韻且為長篇鋪敘之形式,開後世漢賦之先河。 漢 賦 係介於詩、文間之韻文。 原出楚辭,僅供諷誦。 樂府詩 大多出自民間,其後士大夫仿製。 入樂可歌,具有社會寫實精神。 多長短句。 古詩 多為士大夫所作。 以五言為主,七言次之,句法整齊。 與樂府詩為漢代詩歌文學之雙葩。 魏晉南北朝 駢文 文辭華美、多對仗、用典故、音調和諧、以四字六字為基本句法。 真正嚴格之駢文,始於唐代。 唐 近體詩 又名今體詩,指唐以後之五七言絕句、律詩、排律。 限五、七言兩種,絕句四句,律詩八句,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偶,八句以上為排律,但得為偶數句。 一韻到底,不得通韻或轉韻。 p.1 唐 古文 韓愈、柳宗元為唐代古文運動大家。 韓愈力主「載道」之說,主張以群經子史為文學典範,一以求其涵蘊教化,一以求其質樸無華。 宋 詞 又名「詩餘」、「樂府」、「長短句」、「倚聲」、「曲子詞」。 詞牌分為小令(或稱令)、中調(或稱引、近)、長調(或稱慢詞)。 分為婉約、豪放二派,以婉約派為正宗。 古文 歐陽脩力尊韓文,三蘇、王安石、曾鞏繼起,古文遂成文章正宗。 南宋後文壇方確認古文為文學之主流,明朝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遂有唐宋八大家之稱。 元 曲 又名「詞餘」、「樂府」。 長短句,可加襯字。 分為兩種: 散曲-無科白,包括「小令」和「套數」二者。 劇曲-有科白,包括「雜劇」、「傳奇」二者。 4.北曲以雜劇為主,盛於元、明;南曲以傳奇為主,盛於明、清。 明 傳奇 源自南戲,受雜劇影響而成。 琵琶記、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合稱五大傳奇。 通俗小說 重要作品有「三言」、「二拍」及社會寫實小說蘭陵笑笑生之金瓶梅、吳承恩之西遊記。 清 古文 以桐城派為主流,方苞為其初祖,姚鼐集其大成。 駢文 汪中、袁枚、洪亮吉為大家,文風多卑視唐宋,而力追漢魏六朝。 小說 蒲松齡集合「志怪」與「傳奇」之長,以文言作聊齋誌異。 白話章回小說盛行,重要作品有吳敬梓之儒林外史、曹雪芹之紅樓夢、劉鶚之老殘遊記。 参、韻文 一、先秦兩大韻文:詩經與楚辭 書名 詩經 楚辭 時代 周初至春秋中葉,距今約二千五百年。 戰國中葉。 作者 非一時一人之作,少數作者可考。 屈原、宋玉、景差、賈誼等人,作者皆可考。 異稱 別名詩、毛詩、詩三百。 楚辭之名為西漢之劉向所定,別稱騷、辭、辭賦。 區域 黃河流域及漢江上游。 長江流域,最北不過淮河。 內容 取材於社會生活,重寫實。 描寫個人之情志,重想像。 風格 質樸自然、溫柔敦厚。 鋪張美化、神秘浪漫。 p.2 形式 1.一至九言皆有,以四言為主。 2.多短句疊字。 3.虛字不定。 1.以六、七言為主。 2.多長句駢語。 3.虛字多「兮」、「些」、「只」。 價值 1.韻文之祖。 2.純文學之祖。 3.北方文學之代表。 4.中國最早之詩歌總集。 1.辭賦之祖。 2.南方文學之代表。 3.開漢賦之先河。 注疏 1.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 2.朱熹作詩集傳。 1.東漢王逸作楚辭章句,宋洪興祖補注。 2.朱熹作楚辭集注。 二、漢賦 流別 時代 特色 作家及作品 備註 短賦 戰國 篇章短小,直接以賦名篇。 荀子:禮賦、智賦、雲賦、蠶賦、箴賦。 1.源出於楚辭,肇名於荀子,大盛於兩漢,唯美於六朝,式微於唐、宋。 2.司馬相如有「賦聖」之稱。 3.由賦分化出來的文體有辭、頌、贊、箴、銘、誄、哀、祭。 古賦(大賦) 漢 辭藻華麗,筆勢誇張,務華棄實,繁采寡情,好堆砌冷僻之字眼。 1.漢賦四大家: 司馬相如:子虛賦、 上林賦、長門賦。 揚雄:甘泉賦、長楊賦。 班固:兩都賦。 張衡:二京賦、歸田賦。 2.賈誼辭賦之作,上承屈宋,下開枚 馬,開漢賦之先聲,重要作品有弔屈原賦、鵩鳥賦、惜誓。 駢賦(俳賦、 小賦) 魏 晉六朝 篇幅短小,字句簡麗,題材擴大,內容個性化與感情化。 1.曹植:幽思賦、洛神賦。 2.王粲:登樓賦。 3.陸機:文賦 4.江淹:恨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