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的姑娘题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里山的姑娘 阿里山 阿里山,台湾地名,是台湾的著名旅游风景区,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市东方75公里,地处海拔高为2,216千米,坐标为北纬23度31分,东经120度48分,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另外有同名歌曲《阿里山》。阿里山远不止《高山青》,了解真实的阿里山就应深入到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里面。位于台湾是嘉义县东北,近南北走向,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 阿里山美景 歌曲介绍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产生于1947年的大陆,曲作者张彻(从上海去台后定居香港的导演),词作者邓禹平(四川籍)。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奚秀兰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开始广为传唱。而真正的阿里山姑娘指的是阿里山邹族原住民,如今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里面。《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是香港导演张彻唯一创作的曲子,受欢迎的程度很高,虽然不是真正的民谣,但总被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民歌,其实只是应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谱写而成的创作歌曲,还曾一度传为周蓝萍所作,后经证实,才知为张彻的作品。 歌曲歌词 高山青,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唉。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啊,啊,啊,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歌曲歌词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啊,啊,啊,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创作背景 在60-70年代,由于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铃鼓和小鼓等乐器,因此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独树一格。「高山青」最早由青山演唱,曾经风靡一时,由于歌词内容盛赞高山族,因此也被其他高山族歌手如施孝荣等重新翻唱过。 1947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彻率摄制组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电影急需一首主题歌,张彻让一同前去的邓禹平写歌词。邓禹平从来没去过阿里山,他回忆以前和女友在家乡山水间嬉戏的场景才写出了这首歌。 创作背景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地土著的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解放军过了大江,1949年电影拍完时,摄制组已不可能返回大陆,结果他们留在了台湾,后来成了台湾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创作背景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有众多的歌唱家参与传唱,歌唱家朱逢博使这首小调式的歌曲变成了大气磅礴的舞曲,而且音乐结构非常完整,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唱出了劳动人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厚感情。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赵国良先生改编和演奏,改编和演奏都很成功,奏出了台湾山地同胞载歌载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乐的原生态之美,与二胡曲《阿美族舞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谢谢观看! * * * *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