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总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泰勒(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在《原始文化》中提出:“巫术仪式说”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按照这种理论,原始人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画中虽然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美丽的动物形象,但他们当时却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即巫术的动机。 斯宾塞 3、过程中的凝神专注,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4、都是一种内模仿的心理活动。 5、自由的,无目的性和目的性的统一。人在游戏中达到审美和人格的完善。 但,游戏是短暂的,个别的,而文学则是永恒的,具有意义的。 启示:创作者要保有一份赤子之心即童心。 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 印刷术的发展,形成包容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学公共领域,比如,对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和岳飞的《满江红》的阅读。 三、读者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该书基本主题是嘲讽时政。作者自称该书是“使世人烦恼而不是供他们消遣” 今天,人们把它作为儿童文学作品 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岳飞的《满江红》 从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来看,词作主要表达忠君情愫 现在被诠释为爱国主义名篇 岳飞像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 20世纪60年代兴起 代表人物 姚斯 伊瑟尔 三、读者 姚斯:接受研究 读者对文本和意义的决定作用: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姚斯:《走向接受美学》 姚斯 Hans Robert Jauss 伊瑟尔:效应研究 作者与读者的潜在对话: 1、提出“隐含的读者” ,开启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 2、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设定了阅读对象,这些对象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召唤 伊瑟尔 Wolfgang Iser 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四、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 ——文学活动是一个交往结构 文学活动四要素的交往性 马克思 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 哈贝马斯 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 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文学活动的发生 文学活动的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1、巫术仪式发生说 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说文》 篆书 巫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 行为方式系统,即: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观。 弗雷泽 巫术原理 “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仪式→因必同果)——模拟巫术 “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接触巫术 弗雷泽J.G.Frazer 1854—1941 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仪式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巫术仪式与文学: 1、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 2、巫术的仪式化为某些文学类型(主要是戏剧)提供了直接的借鉴。形式具有表演性,内容具有叙事性。 (英)哈里逊《古代艺术与仪式》:古希腊悲剧艺术是起源于原始巫术仪式——酒神颂 尼采《悲剧的诞生》:文学作品里的主角都不过是酒神的“面具”而已。 3、媚神:诗乐舞三位一体。 4、巫师最早的知识分子的原型。 5、天才观:“灵感”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2、宗教发生说 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 赫尔德 格罗塞 ?宗教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宗教利用艺术的手段传经布道; 另一方面,文学艺术受宗教思想的影响和制约。 例如西方的绘画中有一些经典性的绘画作品是关于宗教方面的 圣母圣婴与圣安娜 赫尔德 赞美诗是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唯一通向灵魂的美的艺术”,是“灵魂的音乐”。 诗产生于由感觉所经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诗不是靠深思熟虑,而是靠对事件的无意识反映来完成。诗是诗人意识不自觉的自然流露。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 Johann Gottfried Herder 1744—1803 格罗塞 《艺术的起源》:艺术(审美活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