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2013年度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报告.doc

某县2013年度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县2013年度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报告

某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2013年度环境状况评估报告 某县环境保护局 2014年9月 某县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2013年度 环境状况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某县环保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环保局污防科科长 成员: 编写人员: 审 定: 主要联系人与联系方式: 电话: 电子信箱: 第一章 总 论 1.1背景依据 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地级以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16号)要求,从2013年开始,环保部将水源评估范围拓展到地级以下城市(县级市和县级政府所在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源年度评估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基础性工作,我县地级以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于2013年开始开展环境状况评估工作,今年是第二次评估,对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我县城市水源环境状况,因地制宜开展环境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 1.2目标范围 2013年度全县地级以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有2处,分别为一水厂地下水井群饮用水水源地(现用0.8万吨/日)和二水厂地下水井群饮用水水源地(规划正在建设3.5万吨/日,共21眼井)。这两个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都是地下水,孔隙水和承压水型。 由于二水厂尚未投入使用,暂时不参与评估。参与此次评估的水源就1个,既某县一水厂老城区地下水井群饮用水水源地,与2012相比年水源数量及类型等无变化。 1.3流程与技术路线 依据省内开展地级以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的工作要求,参照《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技术方案》进行评估。县环保局评估人员参加了市环保局组织的技术培训,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1.4主要结论 1.4.1水质状况 经认真评估,根据现有的有限的监测数据,我县一水厂老城区地下水井群饮用水水源地达到了《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以上的标准。 1.4.2环境管理状况 我县一水厂老城区地下水井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整体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由于历史原因,缺乏保护意识,地下水井附近一级保护区内违章建筑较多,多是早期形成的,拆迁难度较大。二是保护区划分时间较晚,保护措施不到位,下暴雨时有污水倒灌水井的风险,一级保护区内没有设置规范的警示标志。三是个别水井由于地质因素,氟有超标的情况。 第二章 水源基础状况 2.1 水源基本状况 某县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其他服务性用水均取自地下水,目前在用的集中式供水量0.8万立方米/日来自某县自来水公司一水厂,有约4.53万立方米/日来自自备井供水。规划的二水厂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日供水能力达3.5万立方米/日。某县一水厂老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位于某县城的中南部,共有7眼井,始建于1982年,最长的水井服务年限已达到31年,日供水能力0.8万立方米/日,服务人口6.7万人。目前均采用直接供水的方式供水,无集中的供水净化、消毒处理设施。一水厂老城区水源地水井分布比较分散,水井之间的间距都在340米以上,井深都在300米左右,为中深层地下水(埋深160-500米)。 2.2 水源水质状况 根据有限的监测数据进行水质评估,我县参与评估的某县一水厂老城区地下水井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以上的标准。达标水源1个,水量达标率为100%,达标水量共为288万吨/年,服务人口共6.7万人。 2.3 水源环境管理状况 2.3.1监测能力 从2013年开始,按照省环保厅要求,县级城市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每半年采样监测一次,如遇异常情况,则须加密监测;每二年开展1次水质全分析监测。 每半年监测项目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表1中的23项必测指标(见环函【2005】47号)进行监测分析,具体项目为pH值、总硬度(以CaCO3计)、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总大肠菌群、挥发酚、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铁、锰、铜、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氰化物、汞、砷、硒、镉、铬(六价)、铅。 全分析项目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表1中的39项进行全分析监测,在半年监测项目的基础上增加16项特定因子,分别为色(度)、嗅和味、浑浊度(度)、肉眼可见物、溶解性总固体、镍、钴、钼、碘化物、铍、钡、滴滴涕、六六六、细菌总数、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某县环境监测站尚不具备地下水水质监测能力,2013年委托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县城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定期监测。 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6月份对《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表1中的23项必测指标进行了1次监测,9月份23项必测指标漏测了高锰酸盐指数、亚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