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本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课程教案.docVIP

2016人教版本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课程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人教版本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课程教案

课题:过秦论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教学目标】 了解贾谊及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 熟读课文,理解文意,把握文章说理的脉络。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教学重点】 在诵读和讲析中领悟作者叙事手法和说理的妙处。 领会“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以史鉴今。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和讲析中领悟作者叙事手法和说理的妙处。 2.领会“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以史鉴今 【课时安排】 本课预计用四课时学习。 【德育渗透】 形成以史为鉴的认知观。 第一课时(文学常识、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文学家。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10卷58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代表赋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 《过秦论》,原文分为上、中、下三篇,本课所选为上篇。载于《新书》第一卷。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本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2、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过秦论》写于汉文帝即位初期。其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不断地滋生暗长,统治阶级日益滋长“淫侈之俗”,并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以致逼迫农民卖妻鬻子。这就产生了一个迫切的问题:西汉王朝如何才能巩固刚刚取得不久的政权,而不重蹈秦王朝的覆辙?当时有许多政治家都思考和研究过这个问题,如陆贾、张释之、贾山等都曾著文陈述己见。其中最著名的,是贾谊的《过秦论》。 “过秦”,就是“言秦之过”,即“指责秦政之失”,从而提醒汉朝统治者以秦史为鉴。 二、通读课文,注意字音 膏腴 陈轸 亡矢遗镞 鞭笞 蒙恬 藩篱 瓮牖绳枢 孝公既没 召滑 俯首系颈 践华为城 劲弩 墨翟 蹑足行伍 将数百之众 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万乘之势 朝同列 一夫作难 第二课时 (梳理课文结构) 一、分析探究 本文说理的特点是先叙史实后作分析,据此,请划分全文段落,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提示: 第一部分(第1至第4段),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全过程从秦孝公即位(前361年)算起至子婴降汉(前207年)止,长达154年,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1、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第1段)。这是秦孝公时的事。在战国初期,万乘之国共有七个,秦居其一,实力与其余六国相等,它的进一步强大自孝公开始。文章先叙秦的地理优势和孝公的政治雄心,次叙在商鞅辅佐下所制定的基本国策(立法度、耕战、连衡)和取得的成果。秦孝公在位24年(前361至前338年),其间商鞅专秦柄约为15年,可见这个时期不长。又,“连衡”一句为虚笔,“连衡”首倡者是张仪,而张仪相秦始于惠文王十年(前328年),是此后十年的事。 2、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第2段)。这个时期长达90年,包括秦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即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后两位“享国之日浅”,一笔带过;主要说前三朝87年间事。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将本时期内纷纭复杂的斗争情况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是按四个方位分写秦领土日益扩大的情形,表现它的势力空前增长;二是写诸侯约从反秦以及斗争的失败,反衬秦人困诸侯之易,说明它是不可战胜的。这是为下段蓄势,表明由秦来统一全国已成定局。 3、秦始皇统一全国(第3段)。这个时期包括秦始皇在位的36年。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这意味着秦从此转入守势,所以下文接着说它的守策,即愚民、弱民、防民,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zsc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