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分析

二、目标分析 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够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 公式,会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列求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分析、类比、归纳,并通过严谨科学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的思路。 三、教法学法 5.教法 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一、说教材分析 二、说目标分析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效果评价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 地位与作用 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的第五节,是数列一章的最后内容,是教材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是等比数列知识的再认识和再运用,它对学生进一步掌握等比数列以及数列的知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也是培养学生分析、发现、类比等能力的很好的一个工具。数列作为高考重要考点之一,历年高考题对数列的考察大部分是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为主线,考查数列中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有根据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和求和问题,在求和问题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错位相减和裂项相消,本节课将重点讲授其中的错位相减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地位非常重要。 2.学情分析 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公式与等比数列的内容, 学生也很容易想到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本节课的问题,这是认知的有 利因素。但是,本节课的公式推导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在最后的计 算上又有着技巧上的区别,而且学生也容易忽视q=1这种最简单的情况,这是 学生认知的不利因素。 目标分析 ﹛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6.学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等比数列定义: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四、教学过程 返回 二、【问题引入】 阅读:课本第55页“国王赏麦的故事”。将奖赏方式改变, 甲:第1个格子放1粒,第2个格子放2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放的麦粒比前 一个格子多1粒,直到第64个格子。 乙:第1个格子放1粒,第2个格子放2粒,第3个格子放4粒,依此类推,每个 格子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 乙: 如何求出这个和呢? 四、教学过程 甲: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式的特点,如何能“消除差别” ,达到化简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1)-(2),得 (数据可由计算器算出,超过了 ,麦粒总质量超过了7000亿吨) 我们可以两边同乘公比2,得 甲乙两种方式分别得出结果,让学生更能体会等比数列的递增速度之快。 1.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公式推导的关键是变 ‘‘加’’为‘‘减’’。 2.通过特殊式子求和,为公式的推导做好 铺垫。 设计意图 三、【问题探讨 获得新知】 问题:如何求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公式呢? 新课 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交流探讨,小组间交流互动,老师深入到 各个小组中指导。最后师生共同点评,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推导过 程。 合作探究 新课 自主学习 (1) (2) 当q=1, 当 时, 最后指出:这种求和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求和法。 新课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已通过类比的方法探究公式,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另一 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 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 新课 例题 【例1】在等比数列 , , , ,求 变式:将已知改成 ,或者不给出 的范围应该怎么解决? 中 新课 设计意图 例1属于基础题,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先求出 再利用公式求前n项和,让大部分同学可以解决,熟练运用公式及体会 方程的思想。若不给出 的范围将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两种情况 分别计算,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例题 【例2】求和 新课 例 2 将 括 号 打 开 将 其 分成 两 组,两 个 等 比数列分别求和, 采用分组求和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