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彝族文化的影响.docxVIP

《峨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彝族文化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峨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彝族文化的影响

论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彝族文化及其生态意义 ——以峨山彝族自治县为例窦树玲(云南大学 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 2009级城市规划)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源,一座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文化的创造依赖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每个民族在自然环境中从事文化创造活动,因而决定了民族文化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两重性。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峨山彝族有着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与他们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峨山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创造了独特的土掌房建筑、花腰彝服饰以及民族风俗等文化景观。这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线贯穿于整个峨山彝族生态文化中。关键词:峨山彝族;生态;文化峨山自然地理概况峨山属高原地貌形态,分为山区和坝区,以山区为主体。地形东部狭长,西部较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较破碎,主要有河流侵蚀地貌,岩溶地貌,断陷盆地等三种类型。东部因受曲江(县境称猊江)切割,形成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山地与谷地相间的地貌形态。中部的岔河、塔甸、富良棚等乡属岩溶比较发育的石灰岩地区,群山起伏,溶洞、洼地较多,有地下沟、河分布,地面水源较缺。西部和北部,山高坡陡,箐深谷狭,地形破碎。全县平均海拔1691米,最高点为北部甸中镇镜湖行政村的火石头山,海拔2583.7米,最低点在西部绿汁江边的丫勒,海拔820米。峨山地处康滇地盾东界,沉积岩发育广泛,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厚度巨大,地质构造复杂。燕山运动时期(距今7000万年左右),康滇地盾发生强烈褶皱、形成了许多断裂带,县境东部的双江、小街等地,位于曲江断裂带上,地壳运动剧烈,地震活动频繁。由于峨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促使生息在这里的人民用不同的生态适应方式解决衣、食、住、行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也就出现了风格各异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生活在坝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人民,创造了以耕作为基础的民族文化;生活在半山区、山区和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以半耕半牧及以畜牧为基础的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彝族绝大多数居住于山区和高寒山区。山区和高寒山区养育了绝大多数彝族人民,也无时不在影响着彝民族文化的发展。二、峨山地理环境对峨山彝族风俗的影响及生态意义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而这些风俗习惯的形成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紧密相关。(一)峨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居住的影响 人的生存离不开居住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民居景观。峨山彝族在村寨的选点上,就体现了对所住地自然环境的认识。 彝族村寨多居于依山傍水,周围有树,背风向阳的地方,一村数十户人家居多。“上面宜牧、中间宜居、下面宜耕”。半山坡冬暖夏凉,气候适中,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在过去优良的生态环境中,既可上山放牧采集,以获副食,又易下山种田,收获粮食,且有供给人畜需要的可靠水源。从实用功能角度来看,村庄背靠山体,是村里的靠山,建村选址要预防泥石流,地势坡度不宜过大,要有森林密布,地势和植被充分结合,有效防止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同时,可循环大气,涵养水源,从而调节整个村落生态系统。这种民居选址透露出当地彝族与自然和谐的关系。除了村寨选址外,彝族住宅也体现出与山地地理环境的适应性。旧时彝族住宅多为土木结构平顶房,俗称土掌房。以土基或石头砌墙,屋顶用劈柴垫底,铺上松毛后再盖上粘土、白沙土。峨山山区泥土丰厚,石头众多,人们往往就地取材。土掌房冬暖夏凉,屋顶呈平台,可以乘凉晒物。房屋分为前后两层,后层有楼,一般为上下各三间,下平房做厨房和堆柴物家什,后屋正堂设置火塘,用于会客,两边为住房,楼上堆放粮食。郭东风曾通过对彝族祭祀仪式及神话传说的剖析和研究,提出“同”、“柱”、“势”三个观念模式是构成彝族建筑营构活动最深层的思想观念。“同”是对现实生活的把握,追求人人合一的大同理想,决定了建筑平面的配置思想;“柱”是对超现实生活层次的认识,是沟通天、地、神、人不同层面的通道,它形成了建筑的立体空间设计意向赋予建筑精神意义;“势”是阴阳、动静等生命力的强弱及位置,它是“同”和“柱”的综合与统一,它造就了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建筑环境观,使人的现实要求与精神要求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互动中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由同、柱、势组成的建筑深层心理观念系统,体现了彝族强烈的生命本源的观念,并购筑了它们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决定和支配着建筑营构思想和建筑发生发展过程。(二)峨山自然地理环境对饮食的影响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食物的形成,是和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生产力方式有关,而经济和生产方式从某种角度上说,是由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因此,饮食结构也会反映出地区和民族特色。居住在山区、高寒山区的彝族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寒冷,以玉米、荞、麦为主食。半山区、坝区彝族主食大米,间食玉米、麦。彝族多居半山区,时鲜蔬菜不太多,故制作咸菜久成习俗,且以酸辣味为主。“坨坨肉”是峨山彝族的一大特色。峨山彝族通常把猪、牛羊肉剁成拳头大

文档评论(0)

ying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