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学复习题答案.
生态学复习要点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生物系统: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2.物种: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形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
3.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是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称生物的生存条件
第一性周期因子:光;温度
次生性周期因子:湿度;溶解氧
非周期因子:自然灾害
非密度制约因子:系统中对种群的作用大小与密度变化无关的因子如天气和污染物等非生物因子
系统中对种群的作用大小随种群本身密度变化而变化的因子如竞争者和疾病等生物因子
生态幅: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即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应考虑各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小因子法则只能应用于稳态条件下)
Shelford耐受性定律: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生态上的最高点
6.驯化:响应环境变化在结构上作出的可逆性变化
休眠:是动植物抵御暂时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理机制,当抑制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环境条件解除后,很快即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
滞育:周期性出现的,比休眠更深的新陈代谢受抑制的生理状态,是对有节奏重复到来的不良环境条件的历史性反应,是生物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在自然情况下,滞育的解除要求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并由激素控制
适应:有机体面对所有的环境胁迫成分所采取的降低生理压力的改变
生物对非生物环境条件表现出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
8.光周期现象:动植物的生物学现象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9.生理有效辐射: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能被叶绿素和类胡卜素吸收,这部分辐射称之为生理有效辐射
生理无效辐射:绿光则很少被吸收利用,称为生理无效辐射
10.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阿伦(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
11.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温带地区,一般5-6 C?;亚热带,10 C?;热带作物如橡胶,18 C?
有效积温:生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度数以上的温度总和。对某一生物的某发育期,此为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K=N(T-C)
K:有效积温,常数,用“日度”表示
N:发育历期,天数
T:发育期内的平均温度,C?
C:生物学零度,C?
12.范霍夫定律(Q10定律):Q10=(R2/R1)10/(t2-t1)
13.种群:指同一物种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占有一定空间个体的集合体,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进化单位,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种群密度:种群的原始密度-每单位空间个体的数量;生态密度-按照生物实际所占有的面积计算的密度
种群年龄分布: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种群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的基本参数:种群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14.多型现象:种群内的个体在形态、生殖力、体重及其他生理生态习性上产生差异,而出现
种群内不同生物型. 这种不同不单表现在雄雌性相异,同性个体也有不同
15.内禀增长率:在实验条件下,人为地排除不利的环境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的影响,并提
供理想的和充足的食物,这种条件下所观察到的种群增长能力
16.存活曲线:以lgnx对x作图,直观地表达了该同生群的存活过程的图例
17.种群空间分布型: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或布局。
(随机型: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另一个体的分布;
均匀型: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呈有规则地均匀分布。少见
成群型:最常见,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
18.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一个大的兴旺的种群因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或其他干扰而破碎成许多孤立的小种群时,这些小种群的联合体或总体就称为集合种群或联种群
19.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
互影响
20.领域行为: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意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
直接进攻入侵者等的行为
社会等级: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
利他行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