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王府长史司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朝王府长史司初探.

明代王府长史司初探 无风向微风 2011-7-21 摘要:王府长史司是明代管理亲王府事务的机构作为藩王府的官属,其设置和职权范围是随着明代宗藩政策的演进而发生变化的,而王府官员的选任和境遇也表现出这一特点。明代管理亲王府事务的机构 一、王府长史司的设置 王府长史司作为管理亲王府事务的机构[1] (卷6,明太祖)。为了维护藩王尊崇的地位和处理宗藩事务的需要,同年,明太祖也在各地藩王王府上置王相府作为藩王的官属。 王相府设立之初,“置王相府左、右相各一人,正二品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参军府,参军一人,正五品录事二人,正七品纪善一人。正七品各以其品秩列朝官之次。又置典签司、谘议官。寻以王府武相皆勋臣,令居文相上,王相府官属仍与朝官更互除授。是年置王府教授。”次年(1371年),更定官制。“左、右相,正二品,文武傅,从二品,参军,从五品,录事,正七品,审理正,正六品,副,正七品,纪善,正七品,各署典祠正、典宝正、典仪正、典膳正、典服正、工正、医正,并正七品,副,并从七品,牧正,正八品,副,从八品,引礼舍人,省注。”又到洪武九年(1376年),“改参军为长史,罢王傅府及典签司、谘议官,增设伴读四人,选老成明经慎行之士任之,侍读四人,收掌文籍,少则缺之。寻改王相府所属奉祠、典宝、典膳、良医、工正各所正并纪善俱正八品,副,从八品。”洪武十三年(1380年),进行了一次较的调整,罢王相府,“升长史司为正五品,置左、右长史各一人,典簿一人,定王府孳牲所、仓库等官俱为杂职。”同时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置靖江王府谘议所,谘议、记室、教授各一人。”这时,王府长史司制度正式确立起来。建文帝即位后,锐意复古,“增置亲王宾辅二人,伴读、伴讲、伴书各一人,长史三人。郡王宾友二人,教授一人,记室二人,直史一人,左、右直史各一人,吏目一人,典印、典祠、典礼、典馔、典药五署官各一人,典仪二人,引礼舍人二人,仪仗司,吏目一人。其宾辅、三伴、宾友、教授进见时,侍坐,称名而不称臣,礼如宾师。”成祖初,又恢复旧制,“改靖江王府谘议所为长史司”。此时可以说至万其建制已经相当完善了。又到了万历年间,“周府设宗正一人。后各府亦渐置。郡王府增设教授一人。”(以上皆引自[2] (卷75,职官四) 二、王府长史司的职能演变 明初实行分藩政策,欲通过诸王“藩屏宗室”,巩固边防,加强皇权。但是随着各地藩王势力的膨胀,容易形成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朝廷为防止“尾大不掉”的弊病发生,历朝皆逐步对明代诸王所拥用的特权加以限制,使得诸王在地方上的政治特权逐渐减弱,作为诸王府的官属,王府长史司的设置和职权范围实际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洪武三年(1370年)定王府官制,分别设置左右相和左右傅,他们由勋臣和武臣担任。朱元璋曾对王府的官员说及:“王府设官,本古之道。惟文章之士,以匡王之性体。吾欲端方朕封诸子,颇殊古道,内设武臣,盖欲藩屏国家,备侮御边,间中助王,使知时务”,王府官员权力较大(卷7,谕秦王府文武官)他们可兼任行省参政,为地方行政首长,也可兼任都指挥使,掌握地方的兵权。由于王府相傅官由于可以身兼数任,往往能够影响或直接干顶地方有司事务,。(卷7,谕秦王府文武官) 洪武十三年(1380年),又对王府官属的设置和职权范围作了一次重大的调整,废除了王相,而提升了长史司的品级(为正五品),置左右长史各一人,确定王府长史司作为分封藩王府的属官机构,显然开始重要文官进行治理,有意压制武官。这些措施的实行,其目的是为了更加明确王府官员的职权范围,从而约束藩王的权力。 成祖以后的各朝更是力图控制住各地藩王势力的发展,制定和逐步完善宗藩条例,对诸王的活动增加限制,同时也将王府官员的职权严格限制在王府范围之内。王府长史司的具体职能,据《明史.职官志四》的记载: 长史,掌王府之政讼,辅相规讽以匡王失,率府僚各供乃事,而总其庶务焉。凡请名、请封、请婚、请恩泽,及陈谢、进献表启、书疏,长史为王奏上。若王有过,则诘长史。曾经过犯之人,毋得选用是职。审理,掌推按刑狱,禁诘横暴,无干国纪。典膳,掌祭祀、宾客,王若妃之膳羞。奉祠,掌祭祀乐舞。典宝,掌王宝符牌。纪善,掌讽导礼法,开谕古谊,及国家恩义大节,以诏王善。良医,掌医。典仪,掌陈仪式。工正,掌缮造修葺宫邸、廨舍。伴读,掌侍从起居,陈设经史。教授,掌以德义迪王,校勘经籍。凡宗室年十岁以上,入宗学,教授与纪善为之师。引礼,掌接对宾客,赞相威仪。( 卷75,职官志四) 从这条史料来看,王府长史司的主要职能则是处理藩王内部事务、协助朝廷处理皇室宗族事务。据于此,我们再结合明朝的宗藩政策及封建礼制的规定进行分析,其职能主要有: 1、辅导相规讽,以匡王失。明代藩王在封国内,拥有着相当大的政治、经济、司法特权,且掌握着一定的军事力量(王府护卫)。虽然明太祖朱

文档评论(0)

sdg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