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医学中的音乐养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中医学中的音乐养生

中国古代中医学中的音乐养生 中国古代中医学中的音乐养生 养生,古称“道生”、“摄生”、“养性”等,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国传统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思想原则,如:“防重于治”;“不治已病,治未病”;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 ;调整阴阳的平衡观等。   中医认为,真精元气为生命始生之物质,而精神、意志是人的根本。其中,音乐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因为它有调摄精神、调和情志的作用。早在《内经·素问》中便记述了“宫、商、角、徵、羽”这五种不同的音阶,并将它落实到五脏。   音乐中的“乐”字始见于甲骨文和金文。《说文解字》上是这么解释的:“五声八音总名,像鼓鼙木虞也”。“乐”字的本意是“音乐”,至于“快乐”这个意思是很晚才出现的。“乐”在古代与“疗”字是同源字,后来又演变出“药”字。由此可见,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揽天地精华、汇万物灵气。既流通气血,宣导经络;又变化气质、陶冶性灵。音乐治疗与药物治疗同功,又能补药物之不逮。   传说神农氏尝百草发明了医药,而他又是琴的发明创造者。据史书记载:“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琴歌悠悠,如石上清泉淙淙流淌,或邈远清淡,云水苍茫,或幽深奔跃,苍凉飘渺”。神农氏在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过程中,爬山涉水,风餐露宿,领略了大自然的种种神奇,品尝了流水、松涛、鸟兽鸣叫、电闪雷鸣的种种韵味,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了五弦琴。相传神农氏在大森林中采药时,看到啄木鸟在树上啄吃虫子,鸟嘴啄树发出哆哆哆、咚咚咚的不同声响;人们在制作衣裳过程中用兽皮撕成的条和用苎麻结成的绳,在两头拉紧的状态下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他从这两种自然现象中得到了启发,找来一根桐木,将其挖空、削平、取三尺六寸分长作琴身,再用麻搓成长知粗细不同的五根线安排在琴的正面,这五根线就是这架琴的琴弦,分别叫作宫、商、角、徵、羽。这就是神农氏亲手制作的第一件乐器——五弦琴,又名神农琴。汉代的杨雄在他的《杨子》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昔有神农造琴以定神,禁淫僻,去邪欲,反其天真者也。”意思是说:神农造琴的目的是修心养性,凝神定气,防止淫僻,去除人们心中的私心杂念。这正是古代音乐养生的精髓所在。   元代朱丹溪曾说过:“乐者,亦为药也。”意思是说,音乐乃是一味良药啊!音乐与中医药亲如手足,互相渗透,有着不解之缘。乐疗之理即药疗之理,用乐如用药,亦有归经、炮制、升降浮沉、四气五味、配伍、反佐及个体差异。草木无情而乐有情,载道养生则“用药不如用乐矣”。音乐能变化气质、陶冶性灵,仙乐醉听,似酒消愁;轻歌漫品,如茶怡情。   人们若要长寿,就必须注重调摄精神,调和情志。调摄精神,调和情志乃是防治疾病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手段。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就载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的论述。意思是说,做人要安心处世,排除杂念,驱逐烦恼,精神静谧,这样病邪就不易侵入机体,疾病就不会发生。可见,音乐是调摄精神、调和情志、养生疗疾的妙药良方。我国医学很早就用音乐治疗很多种疾病。宋金时代著名医家张子和《儒门事亲·卷三》中指出:“好药者,与之笙笛不辍。”意思是用笙笛一类乐器给人演奏,是一种很好的药。音乐可以使人有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所以历代中医养生专家都十分重视音乐的养生和治疗作用;把音乐作为调摄精神,调和情志,养生疗疾的重要措施。   音乐自有虚渺的意境、梦幻的色彩、神秘的气氛、奇妙的变化,潜入心田,赶走失落,振动心弦,驱散孤寂。《文心雕龙·声律》说:“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外听之易,弦以手定,内听之难,声与心纷。”音乐可以“外听”,更贵在“内听”即内心听觉,对音乐的联想和内心的旋律流动。贵在由外及内、由指及声、由音及心。仿佛欣赏书法:“深识书者, 惟观神采, 不见字形。”琴家之手、琴家之心、听者之耳、听者之神,相溶而得,渐入佳境,进而悟道,与道冥合。“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这种音乐审美中的陶醉与“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的效果是颇为相似的。《庄子·人间世》云:“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   传统文化思想和中医理论都主张:天人合一、身心合一,音乐养生也是这样。人体健康与自然社会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昭公元年》中的“六气”说中有很明确的体现:“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据此,古人认为天有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六气的运行产生了四时、五节的变化,在人的身体中则表现出五味、

文档评论(0)

daomou_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