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濒危动物 大灵猫 Viverra zibetha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鲸 白头叶猴 黄羊 穿山甲 豚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学 名:Cervus porcinus 蒙古野驴 频危鸟类 苍鹭??? Ardea cinerea jouyi 黄嘴美洲鹃 丹顶鹤 朱鹮(Nipponia nippon 蛇雕 野口啄木鸟 绿孔雀 斑头雁 鹧鸪 喜 鹊 中国濒危珍稀植物 蕨子植物 峨眉耳蕨 荷叶铁线蕨 截基盾蕨 连珠蕨 鹿角蕨 扇蕨 桫椤 蟹爪叶盾蕨 蕨子植物 百山祖冷杉 斑子麻黄 篦子三尖杉 长白松 长苞铁杉 长叶榧树 朝鲜崖柏 翠柏 大别山五针松 短叶黄杉 福建柏 贵州苏铁 旱地油杉 红豆杉 红桧 华东黄杉 华南五针松 黄杉 黄枝油杉 金钱松 巨柏 昆仑方枝柏 南方铁杉 攀枝花苏铁 秦岭冷杉 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 水杉 水松 穗花杉 台湾杉 太白红杉 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 西伯利亚云杉 兴凯湖松 轩辕柏 银杉 银杏 油麦吊去杉 云南穗花杉 樟子松 资源冷杉 被子植物 目前世界上的植物约有40多万种,已被人类认识并命名的不到70%,其中有15%已经濒危或灭绝。在我国,已命名的植物有3万多种,有15—20%濒危或灭绝;在南京,已命名的有1400多种,濒危或灭绝的有140多种。 三角叶黄连 沙冬青 沙生柽柳 十齿花 疏花水柏枝 树生杜鹃 水青树 水芫花 四川金粟兰 四川木莲 四合木 四数木 松毛翠 梭罗树 梭梭 台湾槽舌兰 台湾栾树 台湾肉豆蔻 太白贝母 桃儿七 天麻 天目木姜子 天目木兰 天女木兰(小花木兰) 条裂黄堇 脱皮榆 陀螺果 望天树 尾瓣舌唇兰 猬实 文冠果 无叶竹叶兰 五桠果味木姜子 二、生物评价及其分区 一)生物种群类别调查(国家环保局1992) 2、危险系数法: 对物种的下列特征确定价值 按公式计算“危险系数TN” 3、地带性植被类型评价法: 二、生物评价及其分区 二)根据作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评价环境质量及分区 1、确定标准 2、摄入限制浓度 3、相对清洁值 三、生态质量评价 一)生态质量 生态质量就是生态系统的质量。它是指生态系统是否稳定,是否保持良性循环,是否符合人类的需要。 对生态系统质量给以数量化表征,并划分为一定等级给予评价,称为生态系统质量评价。 三、生态质量评价 二)生态质量模型 三)生态质量及其评价 四)生态质量与污染状况之间的关系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1.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1.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1.1.1?代表性原则:能够反映生态环境本质特征。?1.1.2?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尽可能反映自然、生态和社会特征。?1.1.3?综合性原则:能够反映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征。?1.1.4?简明性原则:指标尽可能地少,评价方法尽可能地简单。?1.1.5?方便性原则:指标的数据易于获得和更新。?1.1.6?适用性原则:易于推广应用。? 1.2?评价指标及涵义? 1.2.1?生物丰度指数:是指衡量被评价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丰贫程度。?1.2.2?植被覆盖指数:是指被评价区域内林地、草地及农田三种类型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1.2.3?水网密度指数:是指被评价区域内河流总长度、水域面积和水资源量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1.2.4?土地退化指数:是指被评价区域内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工程侵蚀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1.2.5?污染负荷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担负的污染物的量。? 1.3?评价指标的权重及计算方法?1.3.1?生物丰度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1.3.1.1?权重? 1.3.1.2?计算方法?1.3.2?植被覆盖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1.3.2.1?权重?1.3.2.2?计算方法?2.?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及评价分级?2.1?各项评价指标权重?2.2?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2.3?生态环境质量分级? 第三节 注意污染物沿食物链进入人体 根据每天实际摄入量和每天允许摄入量之间的差距,再参考主要食谱的毒物含量,一方面可以调整食谱结构,食用含毒量少的食品,并以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改变作物(食品)的流动线路,以保证污染区人民健康水平。 为了避免二次污染,在污染区的秸秆不宜还田。 第四节 人群健康环境影响评价 一、确认评价范围,选好典型评价对象 二、建立评价标准 三、开展环境影响预测 一)类比预测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