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终结版.docx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浣溪沙终结版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江西抚州)人。  晏殊小时候就与众不同,7岁能写文,被誉为神童,受人瞩目,当时在江南一带为官的张知白,大胆向朝廷推荐,15岁的晏殊进京。  正赶上真宗皇帝殿试入科进士,破格安排晏殊并试,在大哥哥们面前,晏殊镇定自若,挥笔而成,真宗越看越喜欢,赐进士第。  有一个人不高兴,宰相寇准出来劝阻:“晏殊是江南人。”  真宗也不高兴了:“张九龄(唐朝李隆基时的著名宰相)不也是江南人吗?”  寇准无语。  寇准一直有一个说不出理由来的偏见,小瞅江南人。  2天以后,进士们参加复试,其中有赋的命题考试,晏殊看到题目,向真宗奏报,说是以前写过这个题目的赋,请求真宗给自己重新出题,真宗拍手称赞,“好一个诚实的孩子。”  只要晏殊的这篇赋写得不是特别次,我想真宗就会看得津津有味,印象太好了。  晏殊肯定不是故意的,在真宗眼里,这个诚实孩子就是个宝。  命好,15岁就拿到进士学历,并且是皇帝亲赐,很多人辛苦一生也未必如愿。  更关键的是,得到了真宗皇帝的青睐,这个了不得,会让人另眼相看,如果胆不够大,估计没人敢欺负他。  在真宗的眼里,15岁的晏殊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年龄尚小,先让他在皇宫读书,并专派一人暗中观察,定期向真宗汇报,晏殊的表现每每让真宗满意。  大些后,真宗让晏殊从小官做起,一路攀升,顺风顺水。  30岁时,已为翰林学士(正3品),负责起草皇帝下发的机要文件。此时的晏殊俨然成为真宗皇帝的心腹大秘书。  很多人30岁时,还在家啃课本准备科举考试呢。  猜想晏殊这人,肯定长相带人缘,这种人心胸开朗不自私,人见人爱。  真宗死后,就是仁宗继位,当时只有13岁,真宗不放心,遗诏中明确指示由刘太后掌管军国大事,这就有了一个问题,刘太后不同于皇帝,皇帝上朝时大臣们有事可即时面奏,一些问题可当场解决,可这个仁宗太小,没有决断能力,只能拿着奏折再交给刘太后,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针对这种情况,当时的宰相丁谓、枢密使(掌军权)曹利用,都想亲自面奏刘太后,绕过上朝这一关节,一些大臣开始不安。  大庭广众之下,你们只能就事论事,单独面奏,天知道你会说些什么题外话。本来大臣之间就相互猜忌,没人愿意被穿小鞋。  聪明的晏殊想了一个办法,让刘太后也上朝,在皇帝后面,垂帘听之,这就是第1版的“垂帘听政”。  后来晏殊任枢密副使,这个官是掌管军事,但他是一个副职,晏殊此时办了一件事,触犯了刘太后。  当时的枢密使(晏殊的上级)是张耆,晏殊觉得他不称职,就上书要求更换,这举动给人的印象,就是你想当这个正职,刘太后生气了,张耆是自己的心腹。但当时没表现出来,刘太后闷着等机会。  刘太后这人也称得上是女中豪杰,有手腕,懂深沉。  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旦你晏殊稍有闪失,我再出这口气。   机会总会有的。  有一次,晏殊陪刘太后去玉清昭应宫,他的一个仆人没有将朝笏(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作为记事之用)及时送到,下人办事如此不利,当着太后的面,晏殊脸面上过不去,就打了仆人,不巧,正好打下了2颗门牙,这事被人利用,告晏殊行凶,刘太后顺水推舟,将晏殊贬到应天府做了太守。这时候35岁。  就在这一年,范仲淹与晏殊相遇,当时范仲淹正巧在家守孝,晏殊就让范仲淹替他掌管应天府学,范仲淹当了一年校长。  第2年,晏殊调回京城复职,后改参知政事(副宰相),并推荐了范仲淹。  几年后,晏殊官拜宰相兼枢密使,于军政大权于一身,达到了事业的顶峰,后来虽略有起伏,但波折不大,可以说晏殊一生富贵。  这首词就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生活状态,充满富贵气。  这是一首伤春词。  [本词简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一曲新词酒一杯”,可知晏殊的生存状态是如何的悠闲自得,专门听“新词”,这个“新词”可能是依据某曲新填的词,也可能是这个曲以前没人用过,是首用。 高贵的晏殊有资格尝鲜。 “一曲”演唱完毕能用多长时间?听听现在的流行歌曲,也就几分种,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古代的一首词曲不会比现在的流行歌曲长多少,我觉得时间可能还要短,判断依据就是看歌词,看字数。 “一曲”就“一杯”,如果不是夸张,那就可以想像当时的演唱氛围多么热烈。 给高贵的晏大人能只唱一首吗?估计不可能。 滋润。  天气还是去年的天气,在作者的眼里,“亭台”却旧了,在这句里,作者太敏感了,还想不起来谁也像他这样心细,用“旧亭台”来对比。 这首词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家已经熟得麻木的,该轮到这一句出名了。  “夕阳西下几时回”,作者显然是通过夕阳寄托自己的伤春之愁。 返回去,再看第1句,作者也许有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