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课堂教学实录.docVIP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课堂教学实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课堂教学实录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课堂教学实录 导入:2011年1月11日,一尊高大的孔子塑像落户天安门广场。对此事件,中外媒体议论纷纷。很多媒体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孔子重新回归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那么,当今中国,孔子是否需要回归主流意识形态呢?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来回答这个问题。 《新课》必修3我们曾经学过有关孔子的文章,今天,我们再次走近孔子,去了解他的经历,去体会他的喜怒哀乐,去认识他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 孔子曾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师:十五岁时,孔子树立了怎样的志向? 生:立志学习礼乐。 师:此后他是如何为此而努力的? 生:以传承礼乐为己任。 师:“礼乐制度”是西周初年,由周公制定的一套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配套制度,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孔子为何会树立这样的志向?他树立如此志向的目的又是什么?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生甲: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这一时期,“礼崩乐坏”。 师:请具体说说“礼崩乐坏”的情况。 生甲: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传统礼法秩序收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现象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师:很好,孔子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决定以传播礼乐为己任,那么,他树立如此志向的目的何在? 生乙: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师:因此他开创了儒家学派。 师:三十岁时,孔子开始从事什么事业?他所教授的内容来自于哪些典籍?他的儒家思想包含哪些核心内容? 生丙:收徒讲学。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生丁:儒家思想包含“仁”、“礼”、“中庸”三大核心内容。 师:在一万多字的《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5次。“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专有名词,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孔子认为实现“仁”最基本的方法是忠恕。(出示材料)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是”爱人”的低一点的要求,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高一点的要求是“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分别列举关于“忠、恕”的例子) 对不同的人来说,“仁”有不同要求和表现。对统治阶级来讲,“爱人”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爱惜民力,体贴民情,以德教化,反对苛政,这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对普通人来说,从何做起呢?(展示两个材料)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一个人对父母孝敬、对兄长尊敬,这是仁的根本。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身父母和同胞兄弟都不爱,那还有什么仁道可言?在此基础上,后人把孔子的儒家思想概括成一个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修身的方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齐家”是仁的起点,“治国、平天下”是仁的终点。儒家思想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然后主张把这种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其特点是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由此可以看出,仁是内在的美德和修养,强调自律。但要改造春秋纷乱的社会,仅靠自律是不行的,孔子还特别强调“礼”的思想。 师:《论语》中讲“礼”75次。前面我们说过,孔子所讲的礼是周礼,是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从广义上说,礼就是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那么,怎样才能恢复周礼呢? 生:“克己复礼”。 师:很好。孔子认为只有每个人都克制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这实际上是在讲自我修养。面对春秋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必须按照周礼,把已经混乱的社会秩序矫正过来,按照礼制,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让大家贵贱有序,各守其份。课文说到,季氏大夫擅用天子之礼,跳“八佾舞”,孔子愤慨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当然,他对周礼也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主张适当地进行变通和修改。 师:那么,“仁”和“礼”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孔子认为,如果只有礼而没有仁,就会加深社会的对立,导致矛盾激化;只有仁没有礼,就会产生没有等级的仁爱,以致模糊上下尊卑的界限。 师: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之,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师:那么,怎样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呢?孔子又提出了中庸思想。请同学们说说“中庸”的含义。(教师展示材料) 生: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就是中庸。 师:答得很好!中庸既是为

文档评论(0)

tiantian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