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边界效应与国内边界效应预案.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边界效应与国内边界效应 小组成员:孙扬帆、朱长贺、刘悦晨、皮雁鹏 讨论目录: 国际贸易边界效应: 国际贸易的边界效应有屏障和中介两个相反且可以相互转化的方面。 边界对双方经济交往的促进作用称为正效应。比如越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特殊的边境人文、族缘等关系都有可能成为边界效应的中介;但两个国家的各类纠纷,包括经济政治军事,乃至历史,或者发展政策(比如国内的产业保护政策等)的限制,都会使其成为负效应,成为屏障。 国际贸易边界效应: 关于边界效应的定义,伊万斯(Evans,2003)认为,边界效应指的是国家边界对国际贸易量的负面影响。 即在其它条件,如收入、距离、可替代的贸易机会等都相同的情况下,两个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远远低于一国之内两地区之间的贸易量。 引言: 国际贸易的增长可以在制度层面来探讨。相对于地理距离,制度通常也对国际贸易筑起无形的边界。正面来看,制度通过提供一种经济的激励机制,改变着经济变化的走向(诺斯,1991)。 国际范围内各国的制度差异,通过不同的激励机制作用于国际经济。通常脆弱的制度框架会增加商业机会的寻求、贸易的谈判和执行成本(Meyer,2001)。于是问题在于制度的差异如何构成贸易的边界,以及筑起多高的边界?第一个问题通常被国际贸易的新制度主义所关注,并在规范领域内做了大量的研究。而本文则基于先前的研究,给出了基本的贸易假说,并通过实证去检验,最后努力回答第二个问题,即边界效应问题,也是当前学者所关注的焦点。 文献回顾: 边界效应最早的经验实证出现在McCallum(1995)的研究,其对美国各洲和加拿大各省之间的贸易进行影响因素考察,并估计了两国之间贸易的边界效应,得出结论认为加拿大各省之间的贸易平均是各省与(相同规模和距离)美国各州贸易量的22倍,发现边界效应相当显著。 文献回顾: 此后学者从不同的分析角度不断证实边界效应的显著存在,如Helliwell在1997年的文献中对1989年和1990年估计了一个类似的边界效应值,鉴于边界效应的广泛存在性,Obstfeld?and?Rogoff(2000)认为边界效应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之谜”(六谜之一)。在世界经济越来越一体化,全球贸易壁垒不断减弱的假定下,人们可以预期国家间的边界效应将呈减弱趋势,为了发现和验证边界效应,理论方法和实证检验不断涌现。 文献回顾:贸易的边界效应 A parallel, smaller literature has documented that border effects also exist within a country, known as the domestic border effect or international home bias. For example, Wolf (2000) finds that trade within individual US states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rade between US states even after he controls for economic size, distance, and a number of additional determinants. Similarly, despite the absence of formal international trade barriers associated with the single market, Nitsch (2000) finds that domestic trade within the average European Union country is about 10 times larger than trade with another EU country. 文献回顾: 在国际贸易边界效应存在的同时,各国家和地区的内部也存在着边界效应,这种效应被称为国内边界效应。 例如,Wolf发现美国的一些经济独立的州的内部贸易值要远大于州际间贸易值。Nitsch发现欧盟一些国家的国内贸易同期比与同盟国间贸易多出十倍。 基本模型: 在国际双边贸易中,假定各国贸易品的生产是差异的(彼此存在不完全替代),并最终可以达到市场均衡,我们定义运输成本为Samuelson的“冰山”形式,且国家i和j之间的运输成本要素为tij(为1加运输成本),这就意味着单位贸易品从i国家到达j国家,最终需要付出(tij-1)的成本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