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煤制化学品与高碳物料
目录
10煤制化学品与高碳物料 1
10.1煤液体与煤制高聚物 1
10.2煤制塑料 4
10.3煤制洁净燃料 5
10.3.1水煤浆 5
10.3.2超纯煤 6
10.4 煤制高碳物料 6
10.4.1煤沥青基炭纤维 7
10.4.2 中间相炭微珠 9
10.5煤制活性材料 10
10.5.1煤制活性炭 10
10.5.2煤制炭分子筛 12
煤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高炭物料的重要原料。90年代以来,随着洁净空气法的实施及环保呼声与压力的不断高涨,促进了“洁净燃料”的研究与应用,以便减少煤灰尘、SOx、NOx和CO2等污染物的排放。而将煤炭这种复杂的碳氢化合物转化为洁净的二次能源及非燃料利用,是煤的高效利用和减轻煤炭对环境污染的最佳途径。
1993年9月在美国匹兹堡召开了第10届国际煤炭会议,大会惟一的发言题目是,煤作为化工原料的进展与前景。这预示着人们对煤认识观念的转变和近年来煤作为由燃料到原料和材料的深层次开发和进展。利用煤的芳烃结构、高碳含量和多孔性,由煤及煤液制取高附加值的特殊制品和高碳材料:诸如由煤制取芳烃单体,合成芳香工程塑料,高温耐热塑料,液晶高聚物,功能高聚物,碳/碳复合材料,炭纤维及其他炭素材料。这些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将给煤炭利用带来历史性的转折、希望与机遇,并且将形成煤化学学科的新分支。
本章主要介绍煤液与煤制高聚物,煤制塑料,煤制洁净燃料,煤制高碳物科与活性材料。
10.1煤液体与煤制高聚物
广义上,煤通过不同加工工艺转化所得的液态产物都可称为煤液体。煤液包括煤的加氢液化所得的液态产物,煤在不同温度和条件下热解所得的焦油,煤抽提的抽出物,煤在氧化、卤化、解聚、水解、烷基化等过程所得的液态产物。而作为煤的液化方法,一般认为包括:(1)除碳,煤的热解和溶剂萃取法,使碳残留在热解或辈取残渣中;(2)加氢液化,包括直接或间接加氢和加或不加催化剂的加氢液化方法;(3)间接液化,煤先气化得煤气,再用F-T或其他合成法制得液态产物。本节重点讨论煤的直接加氢液化所得煤液体及其加工利用前景。
由煤转化为煤液体需要加氢、裂解和脱灰。因为烟煤的H/C原子比约为0.8,而油类的H/C原子比为1.7~1.8(见表7-5)。煤的主体是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因此要先热解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自由基碎片,再在供氢条件下与氢结合而稳定。
煤的加氢液化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有热解、脱氢、脱烷基、结构单元间的桥断裂、脱硫、脱水以及可能性较小的开环反应等,煤加氢的主要化学反应可参见7.4.1.l。
由于煤加氢液化的煤种、温度、压力、氢源和催化剂等不同,因此所得液化产物的数量和性质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不同的液化目的,也可适当调整各种条件,以求得到不同的期望产物。几种典型的加氢液化方法见表7-6。
每一种煤液化过程都会产生含有几百种化合物的复杂的煤液混合物,为便于分类研究,可按煤液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加以分类。一般可将煤液分为溶于戊烷或己烷的油类;溶于苯或甲苯、不溶于己烷的沥青烯;溶于吡啶、不溶于苯或己烷的前沥青烯。
研究表明,煤的液化过程是分段进行的,如图7-8所示。前沥青烯是重质煤液化产物,杂原子含量较高,含有数量相当大的酚羟基形式存在的氧。大部分煤液属于油类和沥青烯类。油类是希望得到的经质液化产物,除少量树脂外,油类可以蒸馏,它主要由两类化含物组成:约80%的烃类,由石蜡烃和芳香烃两部分构成;约20%的富含酚类和杂环的化合物。
沥青烯类似于石油沥青质的重质煤液化产物,主要是杂原子含量较大的芳烃。它具有一些酸-碱结构,可用色谱法将其分为中性、酸性和碱性部分:酸性组分大多是酚类的衍生物;碱性组分大多是杂环、醚氧和吡啶的衍生物。因为沥青烯的酸性和碱性官能团很多,极性很强。所以对煤液的粘度影响很大,一般粘度随沥青烯的含量成指数关系增大。
煤液的杂原子含量很高:硫含量的范围是0.05%~2.5%,一般为0.3%~0.7%,硫大部分以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衍生物的形态存在,可能比较均匀的分布在整个煤液中,但是高沸点组分中有浓度较高的倾向;氮含量的范围为0.2%~2.0%,典型值是0.9%~1.1%,杂原子氮可以以咔唑、喹啉、氮杂菲、氮杂芘和氮杂萤蒽等存在;氧含量的范围是1.5%~7·0%以上,取决于煤种与加工工艺,典型的氧含量为4%~5%,它的存在主要影响加氢时的氢耗量。
煤液体作为化工原料或洁净燃料均希望主要是低硫、低氮的油类,而不希望是沥青烯和前沥青烯。为此,作为煤液体提质的第一步就是苛刻的催化加氢,以除去大部分硫、氮等条原子,并将重而粘稠的粗煤液转化为较轻的可蒸馏的液体,即将沥青烯基本转化为油类。
氮、硫等条原子必须在转化为燃料之前将其除掉,否则高氮、硫的燃料在燃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