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为六绝句》看近体诗的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戏为六绝句》看近体诗的发展

从《戏为六绝句》看近体诗的发展 所谓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其实就是唐朝形成的格律诗,但格律诗的起源则是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产生的新体诗开始的。这种新体诗讲究格律.声韵和对偶,到了唐朝,在南北朝声韵学发达与新体诗进步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格律谨严的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1因绝句又称“截句”,是截律诗的一半而成,所以我们这里把绝句也称做律诗,律诗还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 近体诗有一个明显的从六朝末,初唐到盛唐形成的过程。杜甫的《戏为六绝句》虽是杜甫针对当时人“好古遗今”而写,但其中也包含了近体诗发展的一个脉络,那就是从庾信、初唐四杰到杜甫。这六首诗中,前三首是论人的,讲了近体诗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庾信和初唐四杰,后三首则从论诗角度,讲述了诗风的新变过程,也表现了杜甫个人的论诗宗旨。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 ????????????????????????????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梁代著名宫体诗人庾肩吾之子。庾肩吾任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缡任右率卫。庾信与徐缡之子徐陵因文辞绮艳,世称“徐庾体”。后出使西魏,因西魏灭梁,故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他前期的作品受宫体诗影响,风格绮艳,因此多为后人争议。但他由南入北之后则一改往日之风,转向深沉,形成了一种笔力豪健的诗风。这首诗就指出庾信后期风格更加成熟,凌云健笔,意境纵横开阖。杜甫开篇写庾信是有寓意的。庾信之前的诗坛以歌行、乐府等古体为主,诗风也极近铺排绮糜,尤其是发展到宫体诗时,这种浮糜之风在文坛的盛行阻碍了诗歌的发展。此时庾信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尤其在他由南入北之后,不仅重视诗风的变化,而且注意诗体形式和语言技巧的进一步研炼。 2“庾信是开唐之先声,在诗歌发展史上地位十分重要”,他开唐之先声不仅是他的《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开启了唐朝诗人“言气骨则建安为传”的一线。还在于他承永明体,齐梁宫体而来的对诗体形式的进一步创造。3刘熙载云“庾子山《燕歌行》开唐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五绝、五律,五排所本着,尤不可胜举。”清人李调元亦云“乃六朝而后转五古五律之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将庾信定为近体诗的开端是合理的,他既一改前代绮糜的诗风,又创立了新的诗体。 他的《晚秋诗》云: 凄清临晚景。疎索望寒阶。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此为单纯写景诗,写秋色清新未雕琢,中二联对仗工整,“湿庭”一句“庭”字应仄而平,“坠”字应仄而平;“可怜”句中“仍”字应仄而平,其他各句均为五言律句。可见此诗已几近一首唐人五律了。应该说杜甫对庾信是赞赏的,尤其是他老年时不仅在《戏为六绝句》中称赞他的笔法是“凌云健笔”,而且也说“清新庾开府”,同时还很同情他,说他“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作动江关”。 那么,当时那些指手画脚的“嗤笑”庾信的人,适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根本不理解庾信。4正如《读杜心解》评论此诗云:后生轻薄,附远而谩近,盖远者论定既久,不敢置喙,则哆口抵河,以高自夸诩,剽窃古人影响,博其谈资。正因为他能全面的看待庾信,并能客观的评价他。他能用反语讽刺批驳唐人对庾信不公平的看法时说“不觉前贤畏后生”。 ?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王杨卢骆,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初唐四位诗人的合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初唐四杰”。 他们都是7世纪下半叶的诗人,而且都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志大。他们都有雄心壮志,却职位卑微,社会地位低下。因此他们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成就,登上初唐诗坛,闻名于后世的。他们是初唐诗坛上过度时期的重要诗人群,为唐初承???????继上一时期而来的新体诗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虽然庾信等六朝末诗人试图以新体诗来改造浮糜的宫体诗,但在唐初,诗坛仍延续齐梁、六朝宫体之风。贞观时期,绮错婉媚的“上官体”颇受倚重,时人争相效仿。四杰所初的诗坛,正是“上官体”风靡之际。但是我们在杨炯的《王勃集序》、王勃的《上吏部裴侍郎启》、卢照邻《南阳公集序》等文章中可以看到以下观点:第一,批评龙朔诗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提出诗歌创作应有“骨气”,走“刚健”一路;第二,继承言志缘情的诗学传统;第三,注意南北文风的取长补短,自鸣开一代风气的志向。由此,我们可知,四杰已经意识到了“上官体”的缺陷,正在有意识的革除其弊。5闻一多曾说“宫体诗在卢骆手里由宫廷走向了市井,五律到王杨时代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可见四杰虽然未完全摆脱时风的影响,但总体上,却一方面使诗歌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