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社会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过程。这表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否定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训练】 2、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A 3、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反复性强调的是认识发展有曲折,无限性强调的是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4、“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从何而来) 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追求真理 (如何追求真理) (1)材料中找到对应认识论主语的词句: ◇通常“观点、看法、科学理论、规划、计划、方案、思想”等都属于认识的范畴; ◇而“社会发展、改革、科学实验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节能减排等”则属于实践的范畴。 认识论主观题注意几点: (2)审好知识范围: 认识论:第六课; 真理观:6.2; 实践的知识:6.1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6.2.3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单元 5、材料: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共产党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要根据我国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其永葆生机和活力;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从认识论角度说明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正确性。(12分) 参考答案: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4分)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我国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其永葆生机和活力。(4分) (3)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4分) 6、 材料 2013年,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款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某普通民众:不用怎么打理,每天都有利息到账,比存银行获得的利息多,感觉挺好的。 某银行业从业人员:我们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地位和优势抵制“××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推出类似的产品。 某财经评论员:互联网金融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干扰了货币市场秩序,且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应该取缔。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8分)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