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炼,诗坛“提问者”.doc
杨炼,诗坛“提问者”
2012年4月,杨炼在四川成都。
人物简介:杨炼,1955年出生于瑞士伯尔尼,成长于北京。1987年,被中国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1988年起旅居世界各地,但始终坚持中文创作。1999年获得意大利Flaiano国际诗歌奖,同年诗集《大海停止之处》获英国诗歌书籍协会推荐英译诗集奖。出版有诗集《叙事诗》《饕餮之问》等。
接通杨炼的电话,是柏林时间下午3点半,北京时间则是晚上10点。话筒传来的声音,神完气足,高亢爽朗,一点也没有他诗歌中那种严肃、晦涩的气质。
先入之见一破,整个晚上的采访,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倍感酣畅。杨炼的话语,就如他诗中的“休眠火山”一般,所藏皆是能量,随时准备喷发。
上世纪80年代的诗坛,群星璀璨。杨炼不是最耀眼的那颗,但却是闪烁至今的一颗。近年,他更是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写诗、向世界推荐华语诗歌……
上午的时间,杨炼必定留给创作,他不厌其烦地向记者强调,作为诗人,创作永远是第一位的。“核心的事是坐下来写字,拨开表面那些浮萍,只有这才是真东西。” 一路“炼”到现在
老友唐晓渡曾评价杨炼:“对诗歌有着鼓涌于血脉之中而又被提升到准宗教高度、如恋人般炽烈而又如修士般虔敬的创造热情。”诗人江河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和杨炼住地相距20多里,“可挡不住这家伙。想到一个好句子坐不住,说来就来了。半夜没了公交车也挡不住,骑车,有时干脆就走着来,那叫精力弥漫”。
杨炼觉得写诗仿佛是种宿命,从出生起名时起,他就与诗歌深深结缘,“也难说不是一种谶语”。
1955年,杨炼出生于瑞士伯尔尼,当时其父正担任中国驻瑞士外交官。“瑞士的法律是小孩出生3天之内必须登记注册,老爸喜欢古诗,取‘炼字、炼句、炼意’之意,直接把‘炼’给我定在了名字上,而这一‘炼’,好家伙就不得了了,一路‘炼’到现在。”说完,他自己先哈哈大笑起来。
杨炼的父亲喜欢中国古诗、西方音乐,在家中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气氛。但是对杨炼来说,“一开始的体验也不都是好的”。七八岁时,他父亲强迫杨炼背古诗,“晚餐之后灾难就降临,什么‘车辚辚,马萧萧’之类的,因为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意思,那时我烦死诗歌了。”
多年以后,他开始怀念这段时光,觉出父亲的正确。“不得不说,当我开始写作时,古诗表现得最精彩的汉语音乐感就回来了,而且我会用来判断现在写下的每个句子。汉语本身有节奏、音调,尤其是古代没有标点符号的时候,完全靠这种精美的音乐性来给文本断句,形成结构。”
杨炼真正写诗,开始于1976年,那年他母亲猝然离世,而他则在北京昌平插队,“母亲的去世使我失去了几乎唯一可以写信倾诉自己感受的人。那时,我用写诗重新找到对话者。”在离圆明园废墟不远的旧居书房里,他抄下意大利人圣?方济的一句话:人,是在世界抛弃他的一刹那得救的。
1983年,杨炼创作出长诗《诺日朗》。“在岁月脚下匍匐,忍受黄昏的驱使/成千上万座墓碑像犁一样抛锚在荒野尽头/互相遗弃,永远遗弃:把青铜还给土,让鲜血生锈。”轰动国内诗坛。
1987年,杨炼被中国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次年,33岁的他,顶着“朦胧派”代表诗人的耀眼光环,应澳大利亚文学艺术委员会邀请,前往澳洲访问。“我带上门就走了。当时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此开始了半生漂泊。” 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
杨炼正在写一部回忆录性质的作品,讲述北京和柏林之间的故事,“北京是我长大的地方,柏林是现在居住的地方,这两个地点都是以字母B开头。”
在离开北京、定居柏林之前,杨炼的人生主题就是漂泊,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这种漂泊,既是物理上的迁移,又有着离乡背井的心路历程。他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回忆起过去的情景:“说走就走,爱人常常在梦中哭醒,就是因为梦见自己又在打包,不停地打包。”
“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宋代文豪苏轼曾在被贬岭南途中写下这行诗。这也是很多诗人的写照。在异国漂泊的杨炼,正是其中之一。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拮据,直到现在杨炼每次看到路虎车,都特别想上去踹两脚。他一度因穷困潦倒以擦车为业,擦的最多的就是路虎。
“要去谋生,又不想谋生,可能一边谋生还一边很憎恨自己。”这就是杨炼那时的内心。漂泊的个中滋味,他曾在诗中写道:“在死亡里没有归宿/一行诗满载尸体就这么漂走/就这么漂走……日子不是真的/可日复一日/我们越来越远地离开我们。”
1992到1993年,杨炼完成了《大海停止之处》的创作。这是一部短诗集,杨炼在其中写出“另一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黑暗说”“黑暗太多了/以致生命从未抵达它一次”的诗句,不难读出他孤苦的心境。
作为诗人,杨炼又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如此安排。“诗歌本质上必须有这样一个被动或主动的漂泊状态。古今中外,很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