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安化县球甲仑黄铁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研究.doc
湖南省安化县球甲仑黄铁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研究
[摘要]安化县球甲仑黄铁铅锌矿属于沉积再造型层控矿矿床,通过一系列地质工作,查明了黄铁铅锌矿的地质特征,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研究对该区黄铁矿、铅锌矿开展进一步的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湖南省安化县球甲仑黄铁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4-2
1区域地质背景
湖南省安化县球甲仑黄铁铅锌矿区位于南华准地台、江南地轴北段,安化―宁乡―浏阳东西向构造带与安化―会同华夏系褶断带联合而形成的雪峰孤形构造区。
2矿区地质
2.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如下:
2.1.1震旦系下统南沱组(Zan)
分布在矿区南部边沿,出露面积约5km2。岩性为冰碛含砾砂岩、顶部为含砾砂质板岩。灰~暗灰色,厚~巨厚层状,层理不清,砂质、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含黑色燧石,乳白色石英、板岩等砾石,砾石呈半滚圆状、棱角状,砾石大小不一,分选性差,砾径一般为1~3mm左右。大者可达1~10余厘米,含量一般为3~10%左右,含星点、结核状黄铁矿,顶部含量较高。矿区内厚度不详。
2.1.2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Zbd)
分布在矿区南部,呈带状展布,出露面积约2km2。陡山沱组地层,按岩性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性段:
(1)下部为一套碳酸盐岩系,是矿区区黄铁铅锌矿的含矿岩系。厚6―20 m。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炭质白云岩。
(2)中部为条带状绢云母板岩、炭质板岩。条带状绢云母板岩、炭质板岩,黑~灰黑色,薄~中层状,微层理发育,风化后呈页片状产出,板状泥质结构,成条带状构造。厚13~30m。
(3)上部为硅质炭质板岩、炭质板岩。硅质炭质板岩、炭质板岩,呈灰~浅灰色,中层状,板状泥质结构,层理清楚,层面平整,岩性致密坚硬。厚30~45m。
本组总厚约50~95m。
2.1.3震旦系上统留茶坡组(Zbl)
下部为中层状硅质岩,单层厚15~30cm,整体呈烟灰~灰黑色,常见灰黑、浅灰色硅质相间形成条带构造,隐晶结构,岩性致密坚硬,厚15m左右。中部为黑色薄~中层状硅炭质板岩,厚10~15m。上部为烟灰~灰黑色,厚~巨厚层硅质岩,层理不清,厚40~50m。
2.1.4寒武系下统小烟溪组(∈1x)
黑色炭质板状页岩,底部有厚数至10余米炭质板状页岩、薄层硅质岩。
2.1.5寒武系中统探溪组(∈2t)
为中~厚层炭质板状页岩夹薄~中层状泥灰岩,灰岩夹炭质板状页岩,炭质板状页岩夹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及泥灰岩。厚278~407m。
2.1.6寒武系上统(∈3)
下部为泥质条带状灰岩,层厚稳定,岩性变化不大。上部为深灰色薄~中层状灰岩,泥灰岩、白云质泥灰岩。厚507~649m。
2.2构造
矿区在一级北西西向主干构造的基础上迭加一系列北东向背、向斜构造,由西向东依次命名为漂水洞向斜,球甲仑背斜,红泥村向斜、密岩溪背斜。上述褶皱被一系列后期北东、北西向断裂切割,组成矿区复杂的构造格局。
2.3岩浆岩
矿内岩浆岩不发育,向西7km有大神山花岗岩体。区内仅零星分布有石英闪长岩脉、煌斑岩脉等。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在留茶坡组地层中见有火山玻屑物质,是岩浆活动的另一表现。此外,黄铁铅锌矿层内石英脉及碳酸盐岩中方解石脉普遍发育,见硅化、碳酸盐化蚀变。均表明矿区的热液活动,并与成矿关系密切。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化层特征
矿化层(含矿白云岩)在地表风化后呈黑色、棕褐色土状或砂糖状含锰粘土,局部形成褐黑色“铁帽”。矿体氧化后S已基本流失,而黄铁矿氧化成褐铁矿残留在原地,Ca、Mg质流失而显质轻,也增加了铁的相对富集(图1)。该层特征明显,分布于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冰碛岩之上。厚度一般1~5m,最小0.63m,最大10.5m。矿化层在矿区范围内地表出露长度5925m,分布于矿区的南部,由西向东沿着近于平行的北东向背向斜(漂水洞向斜、球甲仑背斜、红泥冲向斜、密岩溪背斜)的倾伏端和仰起端婉延展布。地表产状、形态变化特征与陡山沱组地层一致。
3.2矿石质量
本矿床矿石类型为闪锌矿石、黄铁矿石、方铅矿石。矿石肉眼下成铜黄色或棕黄色,多呈浸染状、条带状产出。
闪锌矿为主要矿石矿物,以棕黄色为主,粒度较粗,一般粒径2―5mm,为不规则他形粒状,解理清楚,呈不规则团块状、脉状分布于黄铁矿或脉石矿物内。
黄铁矿为矿石中另一主要矿石矿物,呈铜黄色,晶体以微粒为主,可见原生沉积型和后期充填交代型两种,后期黄铁矿呈条带状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