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跟踪训练题(含16年高考模拟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一)(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跟踪训练题(含16年高考模拟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一)(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跟踪训练题(含16年高考模拟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一)(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Word版含解析

PAGE 课时跟踪检测(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 专制的加强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解析:选A 依据材料中“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可知由于武帝推恩导致本末俱弱,使得王莽才生奸心,故A项正确。 2.(2016·黄石调研)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 A.世官制的沿革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 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解析:选C 材料中的“举秀才”“举孝廉”等关键词表明了这是察举制,但是材料的具体内容又表达了察举制下被推荐的人才名不副实的现象,反映了发展到东汉时期的察举制暴露出较多的弊端,故C项正确。 3.(2016·安徽示范高中联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 A汉代察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B.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C.唐代进士科所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解析:选C 材料引文说明了科举考试的弊端之一是“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弊端之三是“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即学非所用。 4.唐初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但后来借口李世民即位前曾任此职,唐朝便不再置尚书令,仅以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其事。唐代中央机构的这一变动反映出统治者的深意是(  ) A.为了改变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B.力图保持三省长官之间权力的平衡 C.竭力维护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秩序 D.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解析:选B 从“不再置尚书令,仅以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其事”可知其目的是分割尚书省权力以达到三省权力的平衡,故B项正确。 5.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五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不可反矣。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宗法制的崩溃 C.科举制的实行 D.士庶之分严格 解析:选C “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反映出当时庶族地位的上升,庶族可以通过科举制度,跻身统治阶层,社会地位提高,故C项正确。 6.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  ) 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 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 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 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 解析:选B 材料涉及到宋朝的官职,宋朝的“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权力,“任非其官”体现了皇权的加强。 7.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西北边患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解析:选B “名若不正”“任若不久”“三岁一易”说明中央为扼制地方官专权的野心和地方势力的抬头,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故B项正确。 8.(2016·河北百校联盟联考)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丞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其目的是分散相权从而加强皇权。 9.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汉代中外朝制度 B.魏晋九品中正制 C.隋唐三省六部制 D.宋代设参知政事 解析:选B 根据题干中“宰相”一词可知其体现的是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演变,魏晋九品中正制属于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 10.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 “世皇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