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doc
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的护理体会。方法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术前术后对患者VAS和JOA评分对比,对各项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通过围手术期指导和护理,患者克服了对手术的恐惧等心理障碍;术后能正确配合医生医嘱,积极预防各种术后卧床期间并发症,积极康复训练。结论 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对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脊柱微创技术(MAS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在脊柱微创技术中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TLIF)是一种较新的脊柱融合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不稳以及椎间盘源性疾病等[1]。笔者回顾性研究2013年9月~2014年6月本院52例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疗效满意者。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男25例,女27例,年龄38~73岁,平均59岁。患者均有下腰痛或下肢放射痛,腰疼伴有一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症状时轻时重,下腰棘突旁压痛伴有放射痛。脊柱姿态改变和不对称运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经CT以及MRI等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摄片排除脊柱畸形和肿瘤后,施行手术微创TLIF。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均采用单枚肾性椎间融合器椎间植入加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
1.3本组5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无脊髓硬膜及神经根损伤,手术时间平均2.5h,无患者术中输血,术中出血平均200ml。本组患者无脊髓功能障碍发生,术后14d拆线,手术伤口甲级愈合,无脑脊液漏及椎间隙感染发生。术后均获得随访12个月,X线摄片骨融合良好,临床评价。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法[2]和腰腿痛VAS评分法。患者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症状手术后有明显好转和改善。
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由于患者病程长,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对手术要求的期望值高,唯恐手术中发生事故,术后无效果或症状加重。因此,入院后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负担,详细说明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麻醉方式及手术中可能感到的不适,解除患者的顾虑及恐惧心理,愉快的接受手术。
3 围手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患者的常规准备做好术前各种常规检查及术区皮肤的准备,备血,积极治疗合并的内科病。术前1d测体温4次,如发现患者有发热、咳嗽、女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推迟手术。术前12h禁食、6h禁饮,术前留置导尿管。术前3~5d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便盆进行大小便,防止术后卧床期间因体位改变而发生尿潴留或便秘[3]。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回病房,应用3人搬运法保持躯干与肢体于平直位将患者移至硬板床上。检查伤口敷料及引流管固定通常情况。测量生命体征。术后6h予平卧,以减轻麻醉反应及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告知患者禁食水6h后可进半流食、易消化食物,次日改普食。6h后协助患者翻身,每2~3h翻身1次,以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翻身时用力要均匀,成轴状式翻身,保持脊柱成一直线。术后3d内每日监测温,有发热者,根据医嘱给予退热处理,并按时测量血压。术后伤口处放置引流管,应记录24h出血量并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一般2~3d可拔出。留置尿管者给予会阴护理2次/d,告知患者多饮水,以防泌尿系感染,一般2d后可拔除,均可自行排尿。
3.2.2患者手术后3~7d,神经根水肿达到最高峰,患者会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加重不适,应该及时告知患者在水肿减轻后疼痛会逐渐好转,明确告知患者术后切口以及神经康复时间,舒缓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4]。
3.3.3功能锻炼 术后为避免组织修复过程中神经根粘连是恢复的关键。术后24h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训练,3次/d,15min/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肌肉萎缩,而且增强机体的循环功能,避免影响日后下地行走。48h后协助患者行被动直腿抬高锻炼[5],一般拔除引流管后复查X线片、CT、MRI明确手术情况。常规3~4d佩戴腰围下地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加,不做腰部剧烈活动,防止伤口周围组织水肿、粘连及出血,影响康复。
4 康复训练
术后1w可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目的在于增强腰背肌的动力,使肌肉韧带弹性恢复维持脊柱稳定性。具体方法为:五点式:双肘、头、双足、胸腹离床活动,术后7d,三点式:头足、拉臀,术后9~10d,四点式:双手、双足,术后13~15d,飞燕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