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思想实验研究促进创新人才培育.docVIP

重視思想实验研究促进创新人才培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視思想实验研究促进创新人才培育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8. 重视思想实验研究 促进创新人才培育 艾伦 关键词 思想实验;创新思维;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18-0001-05 Thought Experiment and Innovation//Ai Lun1, Xing Qiao2 Abstract The role of the history of thought experiment proves education reform is in need and explains how thought experiments should be conducted on the causes,indicating that training creative talent to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teaching and verify the experiment are both required, but wha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is thought experiments. Key words thought experiment; innovative thinking; thinking training Author’s address 1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100048 2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Beijing, China 100081 不久前,笔者曾在本刊登出的《探究性与验证性辨析:改变实验教学视点“提倡探究性实验,反对唯验证性实验”的观点。利略的重力实验爱因斯坦光线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170部著作,其中流传下来的有47部,代表作有《工具论》《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伽利略做的另一个非常经典的思想实验是关于惯性定律的。在他之前,人们根据直觉一直认为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一个小车推它就运动,不推就静止。伽利略利用头脑中的那个理想光滑斜面和小球的运动(中学物理课本中称为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不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结论如果使用真实实验去验证,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也不能够实现。伽利略的这个科学结论对日后牛顿的起着决定性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和第二定律(f=ma)都是在此基础上来的。因此牛顿也承认:如果说我,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虽然有人认为牛顿在与胡克论战时说的讥笑对方个子矮小的话,但笔者宁愿相信他所说的巨人就是伽利略。伽利略的伟大使得现代科学家爱因斯坦赞到:……伽利略这个正确的结论隔了一代以后由牛顿把它写成惯性定律。……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这就是伽利略的发现的重大意义。”(摘自A.爱因斯坦,L2 为什么需要思想实验 使用思想实验是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善于运用思想实验是创新型人才所具有的特质。为了能够将思想实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阐述清楚,本文拟从中西方文化对比、西方文化对西方科技发展的贡献、日本全盘西化的案例、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发展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下叙述的逻辑关系为:西方的文化造就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掌握西方科技需要像日本一样同时继承西方的文化;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需要依赖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不放弃中国传统文化的条件下要彻底掌握西方科技的精髓应该采取新的策略;培养善于思想实验的能力有可能成为有效的策略之一。 2.1 东西方的文化与科技 人们普遍认为,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而科学技术不具有民族性。也就是说文化有中西方之分,有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有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但是没有中国科学和西方科学的说法。例如,不能说有中国物理学和西方物理学,也不能说有中国化学和西方化学,等等。笔者认为,现在学习和应用的科学技术其实都是来自西方的,之所以认为科学技术没有民族性是因为对它欣然接受而不加以区分,不像对西方的文化,或基本抵触(如西方宗教),或有选择接受(如西方文学),或仅限于交流(如西方艺术)。 在历史上,中国确实辉煌过,但是西方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以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1543年(中国明嘉靖二十二年尼古拉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比利时医学家A维萨里《人体的结构》出版,创立近代人体解剖学尼德汉姆难题1899年,它已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同最先进的欧洲列强立于同等水平上,并且比俄国还先进得多。”日本历史上经历两次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