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北京条约[精]
北京条约
百科名片??
《北京条约》签订仪式
《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目录
历史背景
签订过程
《中英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签订过程
条约影响
相关人物
展开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的都城,经过历朝特别是明清两朝的不断修建,已成为一座坚城,当时城上安设大小火炮数千门,外城、内城均挖有较为宽深的护城河。1860年9月21日,八里桥失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清廷极为震惊。咸丰帝走投无路,遂于当天立即下令以载垣、穆荫办理和局不善,撤去钦差大臣职务,另派他的六弟恭亲王奕?为全权大臣继续求和。他自己则于初八清晨带着后妃、皇子和一批王公大臣,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热河行宫)。
??
咸丰帝逃走后,北京陷于极端混乱之中。官眷商民人等,十有七八纷纷出城逃避;薪米诸物皆骤贵数倍;清廷六部九卿无能入署办事者,人心涣散,呼应不灵,各处办公人员多半星散。 城内外守军约15万人。同时内地诸省的勤王之师在陆续赶来。尽管事先缺乏防御准备,但只要文武大员具有誓死坚守的决心,认真策划战守之策,激扬士气,稳定人心,足以据城一战。侵略军指挥官孟斗班(1796—1878))也承认:“对这样的城市进行围困,特别是全然没有攻城火炮的情况下,就很可能旷日持久。”
留守京城的王公大臣们,均以为“城不可守”,完全丧失了抵抗的信心,根本不进行抗击准备。恭亲王奕?(1833—1898,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弟,隶镶白旗)畏敌如虎,认为形势危殆,战守两难,如“倘有一线可为,不惜委曲迁就”,即除了屈膝求和,别无出路。他照会英、法公使要求停战谈判。英法联军经过张家湾、八里桥之战,伤亡惨重,部队疲惫,急需从天津调来兵员枪弹补充,因此同意恢复通州破裂的谈判,借以做好进攻北京的准备。谈判近半月,自然毫无结果。八月二十一日,经过休整后的英法联军万余人进犯北京。由于东郊数10里之内,无一兵一官防守,很快兵临城下。英法联军根据伊格那提也夫提供的情报:清守军集中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点,应首先攻取。于是,其先头部队向城北安定门、德胜门附近进逼。二十二日,联军近千人抄至德
??
胜门土城外。僧格林沁、瑞麟两部已成惊弓之鸟,望影闻风逃窜。坐镇圆明园的奕?、桂良等急忙逃往常新店(长辛店)。英法联军接着由黄寺、黑市直趋西北,进犯圆明园。僧格林沁、瑞麟两部向京城西南逃窜,守园官兵2000人也逃散一空。联军闯入圆明园并开始进行抢、砸、烧。英法侵略军乘战胜之威,照会清廷,限令于八月二十九日中午交出安定门,否则攻城。城内清廷大员们不敢违抗,如期开门揖盗。联军不折一兵安然进入北京外城。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外城后,随即在安定门城墙上安放火炮,对准内城、紫禁城。九月初四,英、法公使再次照会恭亲王奕?,要求于九月初十签字换约,并借口俘虏问题,要求赔偿英国白银30万两,法国20万两,限期付款。奕?全部答应。初五,联军再次闯进圆明园,在洗劫一空后纵大火焚烧。编辑本段签订过程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对
??
世界市场的需求,它们把侵略的矛头转向了中国。1856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58年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进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权。1859年,英、法、美三国分别派遣驻华公使,率领舰队来华换约。清政府加强了天津、大沽的防务,准备在上海与英、法公使换约,以阻止公使入京。英、法拒绝在上海换约,于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换约路线,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打得大败。英、法决定再次组织联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由于清廷的无能于是造就了《北京条约》的必然性。 1860年,奕?在英、法武力威胁和沙俄诱逼下,签订了《北京条约》。九月十一日(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九月十二日(10月25日),清钦差大臣奕?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天津条约》,并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英、法逼签《北京条约》后,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支持洋务派奕?当政。英法联军由于其侵略要求基本上得到暂时满足,因而在九月十九日、十月初二先后撤出北京。咸丰十年十月初二(1860年11月14日),清钦差大臣奕?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美国公使因国内爆发南北战争,当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时,应召回国,未及趁火打劫。但事后借口“利益均沾”条款,照样掠取了许多新的殖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