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与刑强制性的表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礼与刑强制性的表现.doc

礼与刑强制性的表现   摘 要: 刑罚使人畏惧,从而束缚人们的行为;而礼通过教化使人从内心感到认同,而自觉的遵从,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强制性。本文以潘光旦先生的《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和史景迁先生的《王氏之死》为基础,以冯小青和王氏两位妇人为例,简要分析礼与刑强制性的表现。   关键词: 礼与刑;礼的内化;强制性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3-0219-02   作者简介: 商小伟,青岛大学法学院法律史专业。   刑罚使人畏惧而不争,但不能消除欲争之心;“礼教使民不争且能化之与无形”①。刑罚通过外在强制力使人们迫于法的威严而不敢有所逾越;礼对人的束缚更多的是通过教化,使人们从内心认同,自愿的遵从,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强制性。冯小青和王氏同为明清时期的妇女,面对婚姻生活的不幸,一个克己复礼,一个背离礼俗,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却都难逃一死。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比较冯小青和王氏的行为差异及其原因,对礼与刑强制性的表现做简要分析。   一、礼的内在强制性:冯小青的命运及原因分析   冯小青是一位世家女,自幼体弱,后父死家败,十六岁嫁给冯生为妾,喜好文辞,颇有才情。面对大妇的妒忌,冯小青忍辱避让,后被赶到孤山独居。冯小青久居身闺,虽不用为生计奔波,但婚姻生活的不幸使其饱受精神的折磨。杨夫人劝其改嫁,小青回答“妇人休矣…夙业未了,又生他想,彼冥曹姻缘薄非吾如意珠”。②面对生活的不幸,冯小青没有改嫁他人,也没有做出有违伦常之事,而是恪守礼教,最终郁郁而终。   冯小青做出这样的选择原因是复杂的,可能是她衷于自己的爱情。《冯小青传》中记载到,冯小青和冯生之间是有感情的,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只是冯生软弱,大妇强势,又碍于大妇家族的财力,冯生放弃小青。冯小青忠贞于自己的爱情,然而在明清社会中的贞节女子并非指那些执着于丈夫爱情的女子,而是指那些执着于婚姻和家庭名分与荣誉的女子。在明清社会一个女子执着于情爱是会使家门蒙羞的。③如《红楼梦》中贾母知道了黛玉为什么卧病不起时说的“她要是有这个心,便是我白疼他一场了”。冯小青的爱情并不被社会礼教所认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出于对现实处境的失望。冯小青作为冯家的小妾,在冯家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面对大妇的欺辱不能为力。在这样一个礼教森严的社会,冯小青改嫁与否都已经不能改变其作为妾的命运。   冯小青受过怎样的教育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作为明清社会的名门家族,家训是必不可少的。明清时期贞节观念盛行,《列女传》作为道德模板广为流传。冯小青成长在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礼教熏染下,已经深陷其中。发乎情,止乎礼,礼教的烙印已经深深的印刻在冯小青的身心。④“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⑤冯小青已经变为礼教的拥护者。规则不可怕,可怕的是深受其害的人却变成它衷心的捍卫者。深受礼教的迫害而不自知反而身体力行的维护礼教,这正是礼内在强制性的表现。冯小青的爱情不被社会主流观念所认同,作为女子的也不被社会所谅解,在礼教和现实中苦苦挣扎,郁郁而终。其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对自己的否定,礼教已经深深根植于其内心。礼通过不断的教化,使人内心认同,将其内在强制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出礼则入刑:王氏的命运及原因分析   冯小青和王氏是两个阶级的人,王氏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对她来说生存是最重要的。王氏自幼孤苦,生活贫困,他的丈夫对她很不好,她与人私奔,很大程度上是幻想一个更好的生活,受了这样的鼓动。当然,王氏只是一部分典型,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女子。《烈女传》中记录过很多视贞节如命的女子。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对于王氏而言,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一个偏远的郯城,社会对于她给予的关注是很少的。社会对于节妇烈女的要求是很高的“她们大多是很年轻就开始守节,时间长达几十年,具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气。那些衣食丰足、三十岁以后才守寡的妇女是不会被选入这个行列的。更何况还有不少下层的节妇烈女由于无人替她们申报而被漏载。”⑥蒲松龄也对所谓乡绅编纂的贤良传记抱着不置可否的态度,甚至嘲笑那些乡绅假公济私。   这样,我们可以对王氏的行为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为生活而奔波,抛头露面,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她并不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同样她也不奢求能著碑立传,她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王氏与冯小青是不同的,一个孤女连父母是谁都无从知晓,更没有读过什么书,连生存都难以保障,又如何要求她恪守礼教。仓廪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如梁治平先生所言:“理想都是美好的,但是他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总是生存,生存是现实的,所以人首先也是现实的。”⑦对于王氏来说,让她甘心遵从礼教是不现实的,礼内在强制性显然对她不起作用。这时刑法的外在强制力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夫礼者民之防,刑者礼之表,二者相须犹口与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