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的抗战记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芷江的抗战记忆.doc

芷江的抗战记忆   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0周年,记者来到了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这座位于湘西的山清水秀的小城正在举行盛大的活动――“纪念抗战 珍爱和平”芷江抗战胜利受降地火炬传递活动。   8月21日,在芷江受降纪念日当天,位于芷江的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象征中华民族和谐与和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太和塔的灯点亮了。   中共芷江县委书记曾佑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芷江是著名的抗日战争受降城。为庆祝70周年举办的重大纪念活动,是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铭记这段历史,传承抗日精神与和平文化,并把它转化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受降:芷江52小时   1945年8月18日,湖南芷江成立了“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筹备处”。芷江因此成为举世瞩目的受降城。   8月21日的芷江秋高气爽,碧空万里。   上午11时15分,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乘坐的降机,在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的监护和引航下,围绕芷江机场低飞三周以示敬意,随后降落在跑道上。   此时此刻,机场上已聚集了5000多人。百余架飞机、成百部吉普车、各式各样的军车、小轿车排列在路边,等待着目击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日机开启舱门,今井武夫出现在机舱门口。他立正问:“是否可以下机?”在得到中方代表的允许后,今井武夫缄默无语,面带戚容地走下飞机。   在机场跑道旁边,一共停放着四辆美式吉普野战式敞篷车,第一辆和第四辆负责押送,第二辆和第三辆是侵华日本投降代表所乘坐的降车,降车上面各插着一面白旗。   下午3时,中国方面参加受降的代表陆续步入会场,他们佩戴着红、黄绸带作为入场证。中国陆军萧毅肃总参谋长主持仪式,汤恩伯、张发奎、卢汉、王耀武、杜聿明、吴奇伟、廖耀湘、郑洞国、张雪中等高级军官列席会议。采访的中外记者100多人,从走廊一直挤到房屋外面。   位于芷江和平园内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旧址保留了当年的格局。会场布置得简洁而庄重――两张长桌相向摆着,上方为受降代表席,下方为日军投降代表席,会场另一端设有观礼席和记者席。靠门一端为译员席,另一端为记录席。   下午3时25分,今井武夫等人步入会场。日本人向中美代表鞠躬。面对鞠躬,中美两国代表表情严肃,没有还礼。   下午4时,受降签字仪式正式开始。日方代表桥岛芳雄代表日方,向中美两方呈交了一份日军侵华兵力分布图,随后工作人员用中、日、英三国语言高声宣读了投降备忘录。面对中美两方人员的询问,今井武夫有问必答,显得十分诚恳。   从8月21日开始,日军降使一行在芷江共停留了52小时。芷江受降写下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取得的最光辉的一页。   “芷江是胜利的地方、荣光的地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和民族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馆长吴建宏对本刊记者说。   “日”落芷江   芷江被称为“黔滇门户 全楚咽喉”,自古以来是军事要地。抗日战争中,这里诞生了盟军远东第二大空军机场――芷江机场。它不仅是一座机场,更是当时的空军基地。   1936年10月,国民政府开始在芷江修建机场。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随着军事地位凸显,芷江机场扩建被提上日程,先后两次扩建。   第一次扩建于1938年1月12日,来自芷江等11个县的1.9万名民工参与。工程包括跑道、停机坪、排水道、桥窝以及隐蔽弹药库等,一直持续到当年10月份才完成。   今天,在位于芷江机场附近的飞虎队纪念馆园内,保留着当时用来修建机场的大石碾子。当年,挖土、运土、滚压等繁重劳动全靠人工,水泥石碾子要靠人拉着去滚压机坪。   在1940年至1945年初,芷江机场又进行了加固和扩修,使其成为“二战”中盟军远东的第二大军用机场。   芷江机场是中美空军的秘密前进机场,是当时中国大陆唯一能起落飞机轰炸日本本土的机场,日军一直视芷江空军基地为其心腹大患。   1945年1月2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紧急召开“南京会议”,策定以夺占芷江机场为目标的“芷江作战”。   4月至6月,历时近两个月的“芷江保卫战”(又称“湘西会战”)在这里打响。这场以雪峰山为主战场的会战,最终以日军的彻底溃败而告终。   这次会战也是中国陆军和侵华日军地面战场的最后一战,对于加快日军投降的进程起到了直接作用。   “芷江是‘受降’而不是‘洽降’,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吴建宏馆长表示。   他认为,芷江能够成为第一座受降城有四个原因:一是原先确定的江西玉山机场遭到破坏,尚未修复,而芷江机场交通便利;二是芷江机场的空军实力雄厚,有数百架可以随时起飞作战的飞机,可以对日军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争取受降会谈的主动权;三是当时日军在中国还有一定的实力,部分日军军官和士兵有拒降心理,受降地点选在芷江,安全警卫可以得到保证;四是日军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