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传统手工艺,出路在何方?.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手工艺,出路在何方?.doc

传统手工艺,出路在何方?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招聘教师,一位四川籍的中国教师在公开课上表现出色,因而通过审核。然而,当他兴致勃勃地准备开始英伦生活时,校长对他说:“你不需要教中文,也不需要教中国历史,希望你能开一堂中国民间艺术的课程。”这位优秀教师顿时傻眼,只好收拾行囊匆匆回国,遍访国内的手工艺名师。学成之后,方才走进了伊顿的课堂。在老外们疯狂迷恋剪纸、面人、中国结的时候,我们自己却离这些越来越远。为何被洋人追捧为时尚的玩意,却被国人逐渐淡忘,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尴尬的手工匠   3月10日上午,城隍庙里的小店老板邹常贵准点开张。他小心擦拭着自己店里的绢人,貂蝉、王昭君、西施、杨玉环……每擦完一个,再用塑料纸套上,摆放在醒目的位置。这种手工艺据说在唐代之前就已经出现,可到了邹常贵这里,他甚至连绢人的绢字也写不来了,留在广告牌上的是一个大大的“娟”字。   “生意很不好,如果做个大一点的,肯定卖不出去。”所以邹常贵只做美人,从不做更花功夫的武将,根据他的观察,老外喜欢中国的美人。“主要就是做外国人生意,同样的东西在这里只能卖120块,到了日本,1万元人民币也能卖出去。”这个消息是听圈子里朋友说的,可凭邹常贵的手艺没法去日本,他是半路出家的。   绢人的根在北京,邹常贵是江西人,老家的传统手工艺是毛笔和篆刻。“但是做毛笔的人太多了,老外又不喜欢,所以我就改行做绢人了。”他甚至没有正式拜过师,完全靠自学。问他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邹常贵挠了挠头:“穆桂英卖得最好,我喜欢那个。”   在城隍庙这个上海民间手工艺的聚集地,像邹常贵这样靠制作工艺品卖给外宾赚钱的人到处都是。捏软陶的何庆云做这一行已经15年,他一开始也做一些大型雕塑,南京路上就有他的作品。“但是一个月就一两单生意,有时候就没有,根本活不下去。还是这里好,生意多。”他现在是豫园商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摆放在他摊位两边的顾客照片,清一色都是老外。没有上过中学的何庆云可以用流利的英语跟外国顾客交流。   豫园商城文化传播公司的王经理向记者介绍说,他们管辖的数十个民间手工艺摊点都是经过反复甄选之后才被保留下来的可盈利项目,那些不赚钱的传统工艺,即使他们接纳下来,做不了多长时间也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一些有特色的手工艺者到各个不同的国家参加交流访问活动,这成为了向外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而面向国内,纯粹为了展示民间艺人风采的“艺人节”则生意惨淡,去年一届就净亏10万元左右,继续举办的计划被搁置了下来。   “城隍庙的消费主力还是外国人。老外喜欢带有表演性质的作品,你现场做给他看,他会觉得很新奇,就肯买。”王经理说。   困惑的实践者   上海财经大学的SIFE团队已经为经营和保护傩面进行了整整4年的努力。傩面是一种面具,产于贵州。明朝朱元璋驻军贵州的时候,用戴着面具的舞蹈来鼓舞士气,祈求神明保佑。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当地人至今仍然用傩面来驱邪避鬼。   4年前,财大的几个学生在旅行时发现了傩面的传人杨家,他的手艺精湛,被誉为中国的“面具雕刻之王”,作品更被陈列在当地的博物馆里。但是,在贵州做傩面的并不只有杨家。杨家采用的是传统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别人用的则是大型机器。精巧的纯手工作品和那些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粗糙品摆放在一起售卖,游客根本无法从小商品市场星罗棋布的傩面摊点里找到杨家这个亮点。因此,虽然贵为中国“十大民间艺人”之一,杨家的作品每个也只能卖几元钱。   财大的学生们决定帮助这个处于困境的民间大师。回到上海之后,他们成立了“SIFE贵州傩面具团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杨家一步步走上了公司化经营的轨道。   第一年,杨家走出了自己的作坊,在学生们的劝说下,花了5万元钱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始正规经营,打造品牌;第二年,他的公司开始有了订单,主要是外企赠送给客户和员工的礼品;第三年,公司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杨家开始招收学徒,并且建立了正规的操作流程,比如有专人负责伐木,专人负责挑选原木,他自己则负责制作。到了第4年,学生们希望能把杨家的傩面具公司推向全国市场。   然而,事情的发展完全没有表面上那样一帆风顺,事实上,作为一个纯服务性质的团队,这群财大的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在困惑着。“首先,我们不是一个公司,很多事情并不应该我们来做,可现实却偏偏变成了我们的责任。”团队的项目经理周谨介绍说。周谨已经是这个项目的第4任项目经理,接手的时候,杨家正跟SIFE打着冷战,因为SIFE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能给杨家提供订单。“对方虽然是大师,可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你跟他说市场推广,他不懂。跟他谈企业远景,他也不明白。你必须用最直白的方式让他感觉到你在帮助他。”于是周谨第一次跟杨家联系时就给他送去了两份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