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华能:乡镇企业掘金样板.doc
张华能:乡镇企业掘金样板
他很务实。当其他人纷纷南下,或者东上,甚至漂洋过海,到远方追寻自己的淘金之梦时,他却将自己扎根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轰轰烈烈地坚守了近20年。
他也从未放弃梦想。当他在务实的经营中,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为一个资产过亿元的企业,成为当地的“航母级”经济实体。
他叫张华能,湖北省黄梅县新开镇的民营企业经营者。他的乡亲们评价他的经营头脑时,称他是当地的“李嘉诚”。
小司机的野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创业经商的气息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始扩散,那些政治嗅觉敏锐、视界开阔、胆识过人的少数人循着天际间洒落的一丝微光开始了自己的征程。张华能显然不在其中。
彼时,他刚满17岁,正在自己老家邻镇棉花收购站里做着一名司机。张华能至今仍很庆幸邻镇那段青春的岁月和那些在艰苦日子里给自己帮忙的朋友们,因为他日后走上成功之路的第一桶金便来源于此。
几年之后,下海办公司蔚然成风。这样的潮流涌动自然撼动了远在湖北农村的张华能。
做了几年的司机,头脑灵活懂变的张华能已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个人的信誉也得到极大的认同,政府经济管理角色的开始渐渐得到规范和弱化。于是,一直想做番事业的张华能开始蠢蠢欲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张华能发现,在农村办砖瓦厂有市场前途。当时,农村正由茅草房普遍向砖瓦房转型,砖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必将是紧俏商品。而自己的出生在和工作地当时还没有砖瓦厂,农民们盖房子,都得从其他乡镇去买,成本很高。如果自己在当地开一家砖瓦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因为省去了大笔运输成本,价格上会比其他乡镇的砖瓦厂便宜,一定会赢得本地消费者的青睐。
想到这里,张华能十分兴奋,恨不能马上辞职办厂。可是,创办企业的钱从哪里来?
找人合伙干!这是张华能的第一反应。他圈定了镇上几家关系好、家境也不错的家庭,将自己的计划向他们和盘托出,力邀他们入股。
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干劲与勇气所打动,竟然同意了。就这样,张华能筹集了80余万元,在自己出生地新开镇办起了首家砖瓦企业。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张华能,对市场行情有着独特的敏感。哪里有需求,哪里行情好,他凭着调查和直觉,能够及时捕捉。加上管理上十分严格,产品质优价廉,很快就在当地打开了市场,外面的砖瓦产品很难再挤进来。不仅如此,黄梅县城、江西九江市的客户,也纷纷慕名而来。
扎根农村
砖瓦厂的成功为张华能赚得了第一桶金,也为他的人生进一步指明的方向。这辈子,他就认准了扎根农村经商这条路!
1998年,长江遭遇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灾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平垸行洪,移民建镇”方针,这犹如阵阵春风吹进了张华能的心田。新开镇蔡渡村属移民村,望着蔡渡村外滩那一片片被芦苇慢慢吞噬的荒洲,张华能心中有一种朦胧的想法在涌动:若能将外滩芦柴全部根除,种上意杨,既不影响行洪,又能端去钉螺的温床,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么?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里形成,包下这片外滩,让闲地生金,叫荒滩变绿。为了使想法变成现实,他先后到县林业局、新开镇政府和蔡渡村委会谈了个人想法,立即得到了县林业局、新开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民的拍手称赞。
2000年元月,张华能与新开镇政府正式签订了为期30年的蔡渡村外滩造林合同,签约面积2000亩。合同签订后,离长江汛期还有两个多月,所有的开发计划,必须两个月内完成。为抢时、争速度,实现自己的开发梦想,他吃不好,睡不香,全身心投入到开发基地,自已带头运苗栽植,白天栽树,晚上到处借钱。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投入30多万元,在外滩栽上意杨10万株。为了加强管理,他请来专职护林员5人,临时雇佣农工20余人,使松土、施肥、除虫等工序井井有条。由于管理恰当、投资及时以及风调雨顺,植下的10万株意杨成活率在90%以上。两年下来,这些树长得郁郁葱葱,最小的也高达6米,直径在10厘米左右,这让张华能吃下了定心丸,更坚定了他在外滩造林的决心。
望着绿色覆盖的荒滩,盘算着闲地带来的收入,加大开发的梦想,己被眼前绿意加浓。察看着这惊人的变化,镇政府惊喜了,夸奖张华能有眼力,有能力,有实力,县林业局等相关单位的领导,更为张华能撑腰壮胆,鼓劲加油,并拍板政策倾斜,经济扶助。2002年,随着国家造林政策的越来越好,张华能感到兴办林业将会前景无限。于是,他认真总结过去的种植经验,决定抢抓国家林业政策机遇,争取县林业局的再次支持,扩大战果,于2002年承包了六家咀外滩,造林1900亩,植树7万多株。
2003年,张华能又承包黄广大堤内外平台,造林1600亩,植树9万株;承包下洲圩堤造林500亩,植树2万株,至此,他累计承包造林面积6000亩,植树28万株。在张华能的精心栽培和管理下,栽下的2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