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夏研究发展动态
一 半夏生药学特性
半夏是一种杂草性明显的植物,具体表现为:
①具有多种繁殖方式。它既可营块茎和珠芽无性繁殖,又可营种子繁殖,能保证种质的延续和更新。
②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试验表明,刈割和践踏只能损伤半夏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依然可以在适当时候再抽叶生长。更重要的是,无论是野生群体还是栽培群体,在生长过程中,当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半夏地上部分会逐渐枯黄、倒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又可继续出苗生长。
③具有较宽的生态幅。半夏在我国海拔2500m以下广布,常见于草坡、荒滩和疏林下,以及玉米、小麦等旱地作物田里。
半夏虽具有明显的杂草性,但繁殖系数较低,约为1:5,又因缺乏有效的传播方式,故为一种开拓性较差的物种,常常局限在有限的生态环境里群集,大多属喜阴湿性植物。如在南京地区,半夏草生于落叶阔叶林下,灌木层不甚明显,草本层则主要由叶下珠(Phylianthus urinaria)、紫花前胡(Peucedanme decursivum)、荩草(Arthraxon
lanceolatus)、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梓木草(Lithospermum zolljngeri)、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等组成。在长江以南的竹(Phyllostachys spp.)林和桔(Citrus Spp.)林下也常见半夏分布。
半夏营种子和珠芽或块茎繁殖,故在自然种群里,既有实生苗,又有由珠芽或小块茎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其中包括由种子发育而来的实生苗,由第1代、第2代,甚至第3代珠芽发育而来的植物,以及由块茎直接生长而成的植株。通过室内观察表明,半夏的种子、珠芽和块茎均无生理休眠特性,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就能萌发。在南京地区,3月下旬至10月下旬均可见到植株,且尤以春秋两季为多。除生存条件急剧变化外,半夏以无性繁殖为主。半夏的块茎主要由珠芽发育而来,珠芽萌动时,先长出不定根,随即抽叶,在叶上形成新一代珠芽的同时,原珠芽不断膨大,形成块茎。当块茎长到2g以上时即在其下部出现皱缩腐烂现象,并随块茎的增大,腐烂率增高。偶见在腐烂的同时,上部形成一至数个小块茎。
在胚胎发育方面,据张晓艳等研究表明:半夏的大小拖子发育均属正常。但是种子成熟时,还没有分化的胚,形成一个原球基。生长点分化过程类似于珠芽的形成。种子发育时原球基突出种皮,在生长点下面的细胞,经过分裂形成一个膨大的结构。根、叶原基的分化是在发芽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目前,有关半夏的生药学研究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鉴别水平上。半夏药用部位为块茎,为植物贮藏器官,秦明珠和石俊英等曾对其内外形态结构特征作过描述,显微结构为木柱组织、薄壁组织及散在的维管束(外韧型或周木型),粘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为便于区别同科属其它近缘物种,藤井正美等先后报道了半夏、三裂半夏(P.triPatita)、掌叶半夏、水半夏和山珠半夏等的外形和组织粉末种间鉴别特征。胡世林等则在对全国半夏药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包括半夏在内的同科易混淆植物块茎的10种药材从生药性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从而为鉴别半夏药源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科学依据。同时纠正了在半夏与水半夏的组织学比较中有的观察者认为“发现这两者的块茎在解剖学上无明显区别”的错误观点。
马伟光等采用薄层层析法(TLC)对云南产半夏类药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甲醇和氯仿的提取物在TLC上有明显差异,并认为此法用于鉴定半夏类药材简单、易行、快速,结果可靠。
由于法半夏和生半夏在外观上不易鉴别,边报考等研究发现采用751-GW分光光度计进行紫外鉴别,其水提物在230nm和700nm处有明显的鉴别特征,在230nm处生半夏和法半夏的吸收峰分别为
2.699和1.699,在700nm处分别为l.921和3.O00。
黄秀兰等通过形态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对半夏及其混淆种类进行了综合比较鉴定,指出利用浓度梯度SDS聚烯酸胺凝胶板电泳法展现的鲜块茎蛋白质谱不仅可作为鉴别块茎的特征,而且还可作为寻找高含量活性物质资源的参考方法。此外从染色体数目上去鉴别同属植物掌叶半夏(P. Pedatisecta Schott)也是一个非常直截了当的方法。
Kitagawa和Tanim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322教师成长路径分析(浦东毕节).ppt
- #20101215校地共育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发王荣德书记-卢东民.doc
- #20102011学年秋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doc
- #20130301制造类专业_专业标准疑问.doc
- #2016091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
- #20160927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pt
- #101206139 张贺龙 《聊斋志异》中情爱故事的写作文化心理背景与当代“屌丝”心态的对比研究.doc
- #0680168008方丽《毕业论文》.doc
- #2011212447-杨德深-校本课程开发.doc
- #[广东]高层住宅地下室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锚杆).doc
最近下载
- 深度学习基础及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深度学习基础及应用》教案 第9课 利用循环神经网络进行文本预测和分类(二).docx VIP
- 《深度学习基础及应用》教案 第8课 利用循环神经网络进行文本预测和分类(一).docx VIP
- 《深度学习基础及应用》教案 第6课 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图像处理(一).docx VIP
- 《深度学习基础及应用》教案 第10课 利用生成对抗神经网络进行图像生成.docx VIP
- 《深度学习基础及应用》教案 第8课 利用循环神经网络进行文本预测和分类(一).pdf VIP
- 《深度学习基础及应用》教案 第5课 构建神经网络(三).docx VIP
- 《深度学习基础及应用》教案 第2课 夯实深度学习开发基础.docx VIP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3单元 3.3 商的近似数.ppt VIP
- 《深度学习基础及应用》教案 第10课 利用生成对抗神经网络进行图像生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