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环境伦理学的历史演[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伦理学的历史演[精选]

2.1 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 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与人类工业文明的进程紧密相关,它是人类在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问题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对环境伦理思想的历史考察可追溯到最初的工业时期。西方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以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财富高度积累,同时在工业革命中获益最多的的几个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和工业城市的大气污染。为了维护生存权利,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环境保护运动。各种主题的环境保护运动催生了现代的环境伦理思想。 (1)西方早期的资源保护运动 环境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西方。对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的是19世纪的美国资源保护运动。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居世界首位。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对动力、原材料的需求,由此带动了采矿、林业、石油等产业的发展。美国人对自然资源的漠视态度和掠夺式开发,使美国的自然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和浪费。如铁路建设和采矿消耗了大量的木材,从而使森林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到了19世纪末,美国的森林减少了五分之一。森林的消失和人为的捕杀导致野生动物迅速灭绝。19世纪初,北美旅鸽约有20亿只,迁徙时的壮丽场面令人赞叹。然而,仅仅过了一个世纪,它就在美国大地上绝迹了。 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这里的野牛有6000万头,到19世纪末,美洲野牛的数量已不足百头。在19世纪的美国人心目中,土地、森林和野生动物是不值钱的,他们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方式粗放经营,致使土地和森林资源的浪费和破坏达到惊人的程度。这一问题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批评。 最早对美国资源无限论提出明确批评的人是G.P.马什。他在1864年出版的《人与自然》一书中指出:“事实上,公共财富在美国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去保护森林的,无论它是属于国家,还是属于个人。”他预言,人们若不改变把自然当作一种消费品的信念,便会招致自己的毁灭。 此后,一批美国哲学家、文学家和博物学家受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及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开始对工业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模式进行批判性反思,他们赞颂自然界的和谐与完美,关注它们在迅速拓展的工业文明中的命运。在这些思想家中,对环境伦理学产生直接影响的莫过于亨利·戴维·梭罗和约翰·缪尔。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运动的主要人物。他1817年生于波士顿附近的康科德镇,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一生无固定职业,却对大自然有着特别的爱好,并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漫游和观察自然。他一生中写作了20多部作品,大多是对自然的描绘和感受:其中《瓦尔登湖》被视为划时代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年轻时追随爱默生,他的才气和思想受到爱默生的赞赏。在爱默生家呆了两年后,他回到康科德镇自己的家。此后,又独自一人进入康科德镇附近的瓦尔登湖畔,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经历对他的思想成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亨利·戴维·梭罗看待自然的立场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强调的是自然的整体性和活力以及人与自然的共鸣。在他看来“地球不是一个麻木的惰性物体,它是一个实体,它有精神,是有机的,而且在精神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因此,他赞美自然规律,要求人们尊重自然法则,把自然当作自己的老师,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关系中去把握自然。在他眼里的自然是一个备受尊重的、并能与人交流的活生生的自然,树叶、小鸟、昆虫、土拨鼠以及芦苇都是具体而生动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 他不能接受科学对非人类生命的冷漠态度,更不能忍受以科学的名义对动物的杀戮。他指出,真正的科学家是靠着他的机体去了解自然,是与自然直接的交往,而不是靠推论和演绎。他坚信,人是生命共同体中的普遍一员,人既需要文化气质,又需要泥土气息,两种状态的结合,才能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这一点在他对待文明与荒野的关系上表现得尤其深刻。 他赞美荒野,留下了“在荒野中保留着一个世界”的名言。他坚信,文明人可以从荒野中找回在文明社会失落的东西;可以从荒野中获得一种敬畏生命的谦卑态度,健全的社会需要在文明与荒野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今天,亨利·戴维·梭罗的思想已经成为激进环境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来源。 一本静静的书——《瓦尔登湖》译序 作者:徐迟? 《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享利·戴维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