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背影导学案第一课时[精选]
《背影》 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的心灵。
4、培养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
二、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三、知识博览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写于1925年。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的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特别是七八年前父亲南京送行的情景,不禁泪如泉涌,便写下了这篇《背影》。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正音释词(填好后,再在练习本上巩固几遍)
交卸( ):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狼藉( ): 。
簌簌( ): 。
奔丧( ):丧,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另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踌躇( ): 。
迂腐( ):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 ): 。
颓唐( ): 。
琐屑( ): 。
拭( ): 。
触目伤怀( ) 。怀, 。
差( )使 赋( )闲 游逛( ) 不能自已( )
栅( )栏 举箸( ) 妥帖( )
(二)小组合作
1、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或者最感人的句子和场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讨论: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
3、 弄清情节线索。
(1)本文用什么把全文的故事情节连接起来并且贯串起来?
(2)本文不同于一般作品从正面着笔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选取了对儿子来说再平常、再熟悉不过的“背影”为表现角度,画出文中四次写背影的文字,你认为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在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三)总结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总结中心意思。(提示:前面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层次、情节线索和重点语句,处处都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是有体会的。现在的训练主要是语言的概括,要求简洁、准确。)
(四)挑战自我
1. 根据词义填写原词,并加注拼音。
(1)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原词是( ),拼音( ) 。
(2)纷纷落下的样子。原词是( ),拼音 ( ) 。
(3)细小而繁多的事。原词是( ) ,拼音( )。
(4)乱七八糟的样子。原词是( ) ,拼音( ) 。
2. 填写下列词中缺少的字,并解释这个字在词中的意思。
(1)变卖典 ( ): 。
(2)不能自 ( ): 。
(3)触目伤 ( ): 。
(4)情 ( )于中: 。
3. 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并造句,使之表义不同于原句。
(1)现在想想,我那里真是太聪明了!
表义( )。造句 。
(2)他终于不放心,颇踌躇了一会。
表义( )。造句 。
4. 判断正误。
(1)《背影》写于1925年,是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散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