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2级高一数学教学建议hxy发[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2012级高一数学教学建议hxy发[精选]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注重衔接 养成习惯 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四川卷)分析及高一数学教学建议(一) 交流的主要内容 一、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一)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总体评价; (二)考生在高考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建议。 (一)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总体评价 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从整体上看,贯彻了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与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相结合的原则,贯彻了“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试卷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也突出了重点;既注重了常规试题,通性通法的考查,也注重了数学思想、数学能力的综合考查;既有很好的梯度,又有良好的区分度,其难易程度与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相比基本一致、保持稳定,这些题目考察的都是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这些试题的考察,既体现了高考的公平公正,又对中学数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也有利于考查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2009年试题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注重基础、重视教材; 2、考查全面、突出重点;(理61%,文62.3%) 3、加强对新增内容的考查; 4、试题稳中有新; 5、注重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6、注重了文、理科试卷的差异; 7、层次分明、区分度好。 (二)考生在高考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双基掌握不牢; 2、阅读理解能力差、审题能力不强; 3、数学素养差,解题能力不到位; 4、心理素质差; 5、缺乏理性思维和解题策略。 (三)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1、重基础,抓全面; 2、渗透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 3、培养数学素养,提高解题能力; 4、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高一数学第一章教学建议 本期教学安排 (一)高一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三)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学建议 高一上:包括三章内容,约15万字,共需65课时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20课时 第二章《函数》………………………30课时 第三章《数列》………………………15课时(含研究性课题3课时) (一)高一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 注重衔接——注重高初中数学教学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的衔接; (一)高一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 初、高中数学脱节的知识清单: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及两数和差的立方公式; 因式分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一元一(二)次方程中含字母系数的方程; 分母有理化; 补充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 重视函数图像;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三角形重心的性质 ; 两圆连心线的性质; 两圆公切线; (二)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二)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2、摸清底子,规划教学。 (二)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3、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 (二)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4、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二)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5、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二)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6、重视专题教学。? (三) “集合与简易逻辑”教学建议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课时分配(约20课时) 3、教学建议(简易逻辑) 4、对几个问题的认识(简易逻辑) 含“或”“且”“非”的命题不一定都是复合命题。 如(1)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零;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非零实数的零次幂等于1. 常见的省略形式的一些命题的否定 如 (1)“0.5是整数”的否定是“0.5是非整数”; (2)“9的平方根是-3”,它的否定是: “9的平方根不都是-3”; (3)“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 4、对几个问题的认识(简易逻辑) 例1.设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乙是丙的充要条件,丙是丁的必要条件,那么丁是甲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对几个问题的认识(简易逻辑) 复合命题“或”记作“p∨q”,“∨”称作析取连结词,注意“相容或”与“排斥或”的区别。 如(1)命题“5大于或等于3” 一是内容的深广度,像对命题的概念与命题的构成,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 二是内容的层次,编排时,是侧重高中学习的需要,还是侧重逻辑知识的系统性。 姜伯驹教授曾经指出,数学教学“要从数学素质出发,而不是从培养数学家出发”,他还说到,“数学中,一般搞数学的人对数理逻辑也没有太仔细的研究,其中麻烦的东西多着呢,我们也就不去管它了。欧几里得的公理,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中很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