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犯罪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参考).pptVIP

第二章 犯罪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参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3、居住环境 (1)居住环境中不良的事物和现象,为青少年提供了消极榜样; (2)居住区内犯罪分子的教唆、引诱,是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直接诱因; (3)邻里关系不良,如邻里关系的恶化,容易产生杀人、放火、盗窃、投毒等犯罪心理;邻里关系疏远,使邻里成员互不关心,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4)是社区治安状况对犯罪心理的影响 。 * 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障碍 管理缺陷,如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管理混乱,容易引发盗窃、贪污等犯罪动机 太重视物质利益不重视思想教育,致使一些职工缺乏道德和法纪观念 存在不良小群体,迫使或引诱别人依附它,容易结成共犯集团。 4、工作场所 * 大量调查表明,诸如气候、自然周期(季节、月亮圆缺、昼夜交替等)、地理环境、自然灾害等自然背景因素对于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是,自然因素不能直接引起犯罪行为或导致犯罪心理形成,而是作为犯罪心理形成及其向犯罪行为转化的背景在起作用。 二、 自然背景因素对犯罪心理的影响 * 一方面,地理条件与犯罪心理的类型有着密切关系,表现在具有某种特定的地理位置对某种犯罪活动的实施,客观上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因而容易使人形成某种类型的犯罪心理。另一方面,一定特点的地理环境对犯罪心理有安慰和强化作用。 西南边境:毒品犯罪 东南沿海:走私犯罪     城乡结合部:卖淫、嫖娼   闹市区:扒窃 偏僻地区:抢劫和强奸 农村:多发生盗窃耕畜案件 城市:多发生盗窃汽车案件 1、地理环境因素 * 由于季节变化,犯罪活动呈现相应的规律。 夏天由于衣服穿着单薄,多发生强奸案件;冬天多发生扒窃案件。 气候与犯罪也有关系。 偷雨不偷雪,偷风不偷月;炎热-暴力 昼夜交替是人类出归作息的重要依据,犯罪活动也无意识地循着昼夜的循环而消长涨落。 盗窃、杀人、放火、强奸等犯罪,多发生在夜间,白天多发生抢劫和入室盗窃 2、自然周期因素 * 3、自然灾害因素 自然灾害的发生常常给社会造成多方面的后果。物质的损失只是直接的后果,同时,自然灾害还常常增加犯罪的增加,特别是财产犯罪、人身犯罪会更为突出。 社会秩序失控,强化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 灾害造成了人们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一些人铤而走险,以犯罪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严重的灾害造成某些人心理失衡,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情绪绝望,丧失理智。 * [案例分析] 某抢劫团伙成员张某交代说:“那天晚上我们6个同学一起出去玩,当时带了1万多元,几个小时钱就用光了。出来时看到路上有个喝醉的,我们上去打了人家一顿后拿了他的手机,有几个过路人吓得一路直跑,没有谁敢来阻止。那人主动交出了身上的5000多元。其实我们本不打算抢钱的,就是想玩玩,可有钱不要是傻瓜呀!如果当时有人出来制止或那人反抗,我们也不会犯罪,还判得这么重”。分析该案中,影响张某犯罪心理形成的客观情境因素有哪些? 三、情境因素与犯罪心理 犯罪情境:是指被犯罪人感知和清晰意识到的,对发生犯罪行为有直接影响的具体环境。 * 1、受害人因素 受害人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贪利型、炫耀型、轻浮型、轻信型、粗暴型。 受害人的态度与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沉着冷静、激愤抗争、惊慌恐惧、冷漠麻木 2、现场第三人 积极救助,制止犯罪;充当看客,麻木不仁;视而不见,消极退避 3、现场氛围与犯罪心理 现场氛围,是指在犯罪现场,由犯罪人、受害人、第三人的互动产生的,笼罩于现场的气氛。 4、犯罪机遇与犯罪心理 犯罪机遇是一种可使犯罪人顺利达到犯罪目的的适宜犯罪的机会和时机。机遇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当机遇的出现正好与犯罪人的不良需要和动机相吻合时,机遇就会被犯罪人利用来进行犯罪活动。 * (一)生理因素 四、 个体因素对犯罪心理的影响 犯罪人的生理因素是相应犯罪心理的基础,但它只是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 * 12-25岁的青少年犯罪率最高 原因:生理上逐渐发育,但心理发育不完整,处于成人与儿童的交替时期;容易受暗示,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易冲动,情绪起伏大,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不同年龄阶段的犯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不满14岁——盗窃为主 25岁以下——除盗窃外,还从事杀人、强奸、抢劫、伤害等暴力犯罪 35~59岁——多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诈骗、重婚等 60岁以上——诈骗、盗窃、奸淫妇女、教唆等 1、年龄因素 * ⑴犯罪率。男﹥女   ⑵类型和手段   女——性、财产型;多非暴力(诈骗、盗窃、贪污,利用姿色)   男——类型广泛; 多暴力(抢劫、杀人、强奸、绑架、伤害)  ⑶主动性   女——多被动   男——多主动   共同参与——男主动、主要;女次要、依附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