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修改__培训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髓解剖与常见脊髓疾病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俊谷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含有绝大多数神经元的胞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主要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 主要内容脊髓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与功能常见脊髓病变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表现一、脊髓的位置与外形位于椎管内上2/3,前后稍扁的圆柱形。上端自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 1 腰椎体下缘。有两个梭形膨大:颈膨大(C4~T1)和腰骶膨大(L1~S3)。脊髓膨大内的神经元较多,与肢体发达程度有关。 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向下延为终丝。马尾:脊髓圆锥以下的腰骶神经根称为马尾,由L2-5,S1-5及尾节共发出的10对神经根组成。若这段椎管内长肿瘤或椎间盘向后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根,表现节段性症状。 蛛网膜下隙穿刺或麻醉术 : L3 ~ L4 、L4 ~ L5 脊髓的节段 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于脊髓的范围或高度,称一个脊髓节段。因为有 31 对脊神经,故脊髓有 31 个节段: 8 个颈节( C )、 12个胸节( T )、 5 个 腰节( L )、 5 个骶节( S ) 1 个尾节 (Co )。脊神经感觉支节段性分布脊髓节段损伤与运动障碍的关系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 灰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集聚的部位,其富含血管,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而称灰质。 呈“H” 形或蝴蝶形。 白质:神经纤维集聚的部位,因髓鞘含类脂而色泽白亮而得名。灰质的外周为白质。 在脊髓的横切面上,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内含脑脊液,此管向上通第 4 脑室,向下在脊髓圆锥内扩大成终室。 40 岁以上的人中央管常闭塞中央管。中央管白质灰质灰质连合 胶状质 后角 后索 网状结构 外侧索 中间带 侧角 前索 前角 中央管灰质 前角 后角 中间带 侧角 灰质前、后联合 网状结构后外侧核 背外侧核 腹外侧核 前核 内侧群中央核 1.前角:与骨骼肌运动有关由前角运动神经元( α、 γ–运动神经元 )和中间神经元组成,参与骨骼肌的运动及肌张力的调节。内侧群支配颈肌、 躯干肌;外侧群支配四肢肌。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2.后角:与感觉传导通路有关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与痛、温觉的传导和调节有关。 后角固有核 是脊髓丘脑束的起源核。传导痛、温、触、压觉的信息。 胸核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3)中间带的核团胸核(背核或Clarke核): 仅见于C 8 ~ L2 ,为脊髓小脑后束的起源核。中间内侧核:为内脏感觉信息的中继核。中间外侧核: 位于T1 ~ L3 节段的侧角,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也见于S2 ~ S4 节段的中间带外侧部,又称为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4)脊髓侧角:含内脏运动(自主)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与前角细胞损害相关疾病1.运动神经元病: 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以不对称的局部肢体无力起病,如走路发僵、拖步、易跌倒,手指活动(如持筷、开门、系扣)不灵活等。少数患者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球部症状起病。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肌肉萎缩、“肉跳”感(即肌束震颤)、抽筋,并扩展至全身其他肌肉,进入病程后期,除眼球活动外,全身各运动系统均受累,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一般无感觉异常及大小便障碍。 查体:当下运动神经系统受累出现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肌束震颤;当上运动神经系统受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神经电生理表现:1.(延髓、颈、胸、腰骶段)至少三个区域有神经源性损害依据,大量自发电活动,宽大电位,束颤电位等;当只有2个区域异常为拟诊,1个区域异常为可能;2.感觉传导速度正常,电位波幅正常;3.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可有CMAP波幅下降;4.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后索不累及)。病例一毕庆丽,女,21岁,左肩外展受限两月,无肢体麻木。查体:体型明显消瘦,说话含混不清,双骨间肌、胸锁乳突肌、左上肢近端肌及舌肌萎缩,头颈肌无力,四肢肌力均有减退,以左侧近端肌为甚,双下肢病理征阳性。病例二王坡,男,62岁,四肢乏力半年,伴大小便障碍,感肉跳。查体:体型消瘦,四肢肌力4级,病理征阴性。2.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主要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为不对称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减退,可有肌肉震颤,肌萎缩明显,无感觉障碍。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和小肌群更易受累。神经电生理表现: 后遗症期多无自发电活动,相应受损节段呈慢性神经源性损害表现,如出现宽大电位,募集反应减少,复杂重复放电等 感觉神经传导正常 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或轻度异常,CMAP波幅可下降 后索损害一般不累及病例三吴志方,男,69岁,既往脊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